近日,大连市公布首批儿童友好公园名单,沙河口区“星海之上”口袋公园作为典型项目入选,标志着该区“口袋公园”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十四五”期间,沙河口区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优化城区布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下足“绣花功夫”,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37处口袋公园,其中30处贴近居民小区,7处分布于主次干路旁,初步形成“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出门健身”的城区生态生活圈。
从“城市边角”到“全龄乐园”,空间与幸福双提升
“星海之上”公园中央设置近千平方米活动场,外围环绕漫步道,东西两侧分设儿童趣乐空间和休闲空间,满足全年龄段需求。在功能上,沙河口区注重内涵提升,着力打造“公园+”多元模式。春芳街公园增设孝慈长椅、实施地面平整,贴心服务老年人;春柳乐园铺设彩色塑胶地面,守护儿童安全;连胜街公园铺设透水砖,提升雨雪天出行安全。同时,“槐”文化、“杉”文化等主题公园赋予小微绿地深厚内涵,新建小学公园融入大面积绿植与多种环保设施则倡导着绿色理念。这些“小而优、小而精”的空间,让居民在“推窗见绿”中感受城市温度。
在选址上,沙河口区充分挖掘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金边银角”,重点向居民小区、弃管楼院倾斜。曾经的临时售楼处和闲置地块,化身为集休闲、娱乐、观景于一体的“星海之上”“槐文化”等口袋公园;云川源境、新建小学、春柳儿童健康乐园等项目,则通过企业代建、原址提升等模式,将“城市疤痕”转变为功能复合的“全龄乐园”,实现了土地精细化利用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创新建管机制,保障公园长效运营
为确保长效运营,沙河口区探索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企业—物业—环卫—居民”七级责任管理体系,加强网格化巡查,实现问题快速处理。管理手段也持续创新,智慧化赋能精细化管护。在“槐文化”园,树木拥有专属“身份证”二维码,感应式语音提醒器实时规范游客行为,实现了管理、督导、执法的精准对接,有效激发了市民共治共享的热情。
“口袋公园”建设这一“小切口”,正有效推动着城区环境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大变化”。下一步,沙河口区将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向居民小区、楼院深处、街巷末端精准延伸。全区将坚持“一园一策”的匠心独运,持续深化口袋公园的文化内涵与复合功能,通过系统、有序的建设与精细化管护,把这项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办实办好。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