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家用版”发售

价格在1万到3万元之间


        很多人对机器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春晚上那些整齐划一的舞蹈表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不到一年时间,人形机器人就从春晚舞台,已经悄然走进了商场柜台,成为唾手可得的消费品。价格在1万到3万元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先后发布,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当机器人的价格降到和高端手机差不多的时候,有很多人开始想象,在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人形机器人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大的家用消费品?人形机器人,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它真的安全可靠吗?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又该警惕什么?
        现   象
        三款热门机器人价格都在3万元以内
        你能想象,此时此刻,就买一台机器人回家吗?今年双十一,在一些电商平台,就上架了一种全新的商品。
        让想象成为现实,当然离不开价格。今年双十一,三款热门机器人,价格都在3万元以内,宇树科技和加速进化公司推出的机器人,售价都是2.9万,而由松延动力推出的机器人小布米,更是首次将售价突破到万元以内。
        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价格确实是一次突破行业的底价策略,这次我们的价格直接定到9998元,不到一万元钱的售价,能让大量的用户买到机器人,我们这个价格其实是突破了一个人群的上限了,我们直接打到一个消费量级很大的“人群池子”里面去了。
        当人形机器人的价格等同一部高端手机,到底会有多少人愿意买单?
        姜哲源表示,光京东一个平台我们卖了将近1000台了,这是纯线上订单,还有很多的线下订单,线下订单规模甚至要超过线上订单,我们累计的订单总数应该是在数千台这个量级。我们其实之前心里没数到底能卖成什么样,这次算是验证了我们的一个猜测,就是这种突破价格下限的机器人产品是有机会的。
        现阶段机器人买回家究竟能干啥?
        但是,这样一款机器人买回家,究竟能做些什么?这也是消费者的关心之处。松延动力企业方介绍,小布米的定位,更多的是作为科技玩伴和编程教具,具备陪伴孩子运动、激发编程兴趣,以及教学英语、聊天等功能。显然,该款产品与大家想象中的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照看孩子的场景,仍有不小距离。而企业对这款产品的定位,也是“准消费级”产品。
        姜哲源说,小布米能摸到b端(企业用户),也能摸到c端(个人消费者),但它价格还没有低到让普罗大众都能特别轻松买得起,所以我们认为还不能完全算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
        记者:什么样的机器人算是完全的消费级?除了价格之外包括性能吗?
        姜哲源:如果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生活中绝对刚需的机器人,我们认为那种时候是真到消费级了。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颜志:我觉得目前个人去买机器人,可能主要当成高级电子玩具进行消费,离真正的机器人进家里帮忙干活或者帮忙做家务,我个人觉得从技术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的难度。
        能干家务活的机器人有多远?
        尽管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机器人尚未出现,但机器人与我们的距离却在一点点拉近。汽车有4S店,机器人也可以有4S店,今年以来,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出现了机器人4S店。本周,湖南首家机器人4S店在长沙开门营业,机器人拧螺丝、弹乐器,还能把脉问诊,既能购买,还能定制。
        湖南超能机器人4S店店长周龙:让客户到店里先感受产品的魅力,然后再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去做一些定制化的服务,未来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包括国家的推动,我们肯定会布局这种消费级的机器人。
        近日,国内首家机器人7S店在武汉开业,之所以叫7S店,就是在传统汽车4S销售模式上,增加了解决方案、展示和培训三大功能,由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造运营,湖北省内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也在这里集体亮相,有的迎宾,有的表演,还有的担任售货员,这家开在地铁商圈里的机器人店,可以让顾客首先体验一下“未来超市”的感觉。
        湖北光谷人形机器人7S店店长胡龙丹:各种各样的互动,这是最受欢迎的。我们的机器人超市,真正地让我们的老百姓能够通过机器人为他服务,来体验机器人未来给他带来的价值。所以我们把7S店开到了商圈,让老百姓早期更便捷地体验机器人产品,为未来生活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提前做准备。
        人形机器人产业,各地正在呈现加速布局的趋势。最近一个月,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发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行动方案。例如,安徽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颜志:机器人量产,跟应用领域有关系。应用领域在工业或者公共服务导览的,或者无人值守的店面里面做咨询交互服务,这一块我觉得量产市场是比较大的,就会很快推广开来。但是真正的面向家庭消费级的、家庭服务级的,目前可能还是要有一段时间。
        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也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惊吓。
        机器人在服务于社会,特别是家庭场景中存在一个“恐怖谷效应”,有些人会觉得甚至是一种惊吓。人工智能当它越来越拟人化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应当把它当一个伙伴看待,还是当作一台机器?”
        当它真的越来越接近人类时,大家会不自觉地担心:如果它比我们还聪明还强大,我们还能控制它吗?
        思   考
        机器人产业大爆发前应当标准先行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很多人持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希望它越来越像人,变得更聪明、更能干。但另一方面大家又担心:如果它比我们还聪明还强大,我们还能控制它吗?
        不少人认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然而,如果相应的国家标准还不完善,技术和资本的狂飙就将充满风险。
        126项国标已经发布,41项正在研制,这是今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的进展。四年前,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到目前为止发布的126项国标,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全力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接下来,安全、驱动技术、数据利用等方面将是重点攻关方向。
        发   展
        能当保姆用的机器人,难在哪
        机器人,会像人类一样自主思考、行动,并最终超越人类吗?从目前上市的几款万元级机器人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暂时是否定的。目前机器人功能都需要遥控,不能自主性活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很多的万元机器人实际上可能实现了行走的能力或者有最基本的陪伴能力,但是像人一样进行精准精巧操作,目前还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人类的认知功能有400多项,我们现在甚至没有一个人工智能或者具身智能体能够具有20项不同的认知功能,所以,离真正意义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问世还任重道远。
        上周,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决赛举行,除了工业机器人,还专门为居家机器人设置了细分赛事,为的就是还原真实家庭环境,让机器人落地日常生活“真干活”。
        参赛队伍代表蔡琬茹:参加的是机器人叠衣服的场景展示,同时它可以胜任很多家居场景,比如热饭、打扫屋子、打扫会议室、端盘子、做咖啡这些。
        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居家机器人,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但即使是这类相对复杂而高级的机器人,也与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存在很大差距。曾毅介绍,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具身智能,它其实是一个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工具,它不是真正的具有智能,它只是行为上表现得让人觉得它似乎有智能,行为上符合人类在某种特定场景下的预期,但实际上它不具备真正的理解能力。
        今年以来,突破正在不断涌现
        颜志表示,其实国内跟国外的机器人,都存在着相应问题,做相应的一些动作执行或相应的一些工作还是可以,但是它的泛化能力,就像你换一个环境这个东西它可能要重新训练,重新去做相应的事情。高层次形态的类人形机器人的话,要完全应用到家庭领域里面,个人觉得还要5年到10年左右。
        今年以来,相比工业机器人的迅速落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用机器人,还需要突破诸多技术瓶颈。
        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它不太能够马上用到家庭,因为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可靠性和安全性,一点错都不能出。第二个要求实际上是高性能要求,比如神经科学、类脑科学,还有人工智能,都要真正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性能,同时保证安全。
        2023年底,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而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在专家看来,就是一种期待机器人更接近人的尝试。机器人肢体的灵活度,尤其是手的灵活度,被认为是机器人大规模商用的关键。
        本月初,美国特斯拉公司展示了处于迭代中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在现场自主完成行走、舞蹈等动作,展现出高度灵活性与协调性。同样是在这个月,国内企业小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走起了猫步,企业还宣称,机器人单手拥有22个自由度,可以驱动手完成各种精细动作。   据央视新闻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