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11月15日上午,第三届“和美·渔火”海岛非遗交流展示周在大连北站候车大厅拉开帷幕。作为国内首个以海洋渔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性剪纸绘画专题展,“海洋渔文化民间剪纸(绘画)精品展”同步亮相,以艺术为媒介,展现海洋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貌。
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14个省、3个直辖市及2个自治区的120幅优秀作品,其中剪纸88幅、绘画32幅。作品题材涵盖渔猎生产、海洋节庆、渔村信俗与生态保护,既保留了民间艺术的质朴风格,又融入了当代创作语言,形成一幅立体生动的渔文化视觉长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受邀出席启动仪式。
开幕式上,辽南小合唱《十八落大潮》以热烈活泼的曲调点燃现场氛围。大连市海岛非遗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吕焰介绍了展览策划背景,强调活动对推动海岛文化传播与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大连市文旅局副局长姜微在致辞中肯定“和美·渔火”系列活动的桥梁作用,期待非遗艺术为海洋文化注入新活力。
剪彩仪式后,嘉宾与观众共同观展。展区前,剪纸服饰秀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古筝演奏《渔歌唱晚》与剪纸体验活动交织,营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现场交流热烈,观众驻足品鉴,感受海洋文化的多元魅力。
据悉,展览首展后精选作品将赴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五省巡回展出,形成“一地启幕、六省联动”的传播格局,并同步启动“优秀作品绘美渔村”活动,推动非遗艺术永久扎根渔村,持续赋能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