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进补 应因地因人而异
上周五是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俗语称“立冬进补,开春打虎”,立冬节气前,很多市民开始购置羊肉、人参、鹿茸、海参等滋补食材,希望通过进补抵御寒冬、增强体质。然而,立冬后进补并非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盲目进补可能引发上火、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
进补前最好辨清体质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病专家传承工作室副主任周正国介绍,立冬之后,阳气潜藏,阴气逐渐旺盛,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进入养精蓄锐的阶段,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储备能量,此时适当的进补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严寒的能力,还能提高免疫功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冬养生应结合个人体质,科学调养。
中医讲究辨证施补,立冬进补的核心是补其不足、纠其偏盛,而非盲目堆砌高营养食材。人体体质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多种类型,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方式。除了体质差异,年龄和健康状况也是进补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进补应以温和、易消化的食材为主,避免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增加肠胃负担;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需刻意进补,保证饮食均衡、营养全面即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补前应咨询医生,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病情的食材。
进补食材也应考虑地域特点
周正国介绍,在饮食方面,大家应根据地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食材。大连地区气候温凉,海风较大,人体易受寒湿之邪侵袭,因此宜食用温补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海参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立冬进补并非一蹴而就,应遵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补期间要注意饮食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同时要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发挥进补的效果。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