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是临床中的难点,尤其对于肿瘤体积大、侵犯多部位的晚期患者而言,治疗往往陷入两难的困境:既要控制分散的病灶,又要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传统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兼顾。72岁的肺癌晚期患者杜大爷就遭遇了这样的难题:肺部肿瘤体积较大,并且已侵犯肋骨及右侧后背大面积组织,剧烈疼痛让他只能躺着。痛不欲生的他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四科经过TO-MO刀(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精准放疗,打破了这一困境,杜大爷逐渐摆脱剧痛,重拾生活质量。
肺癌晚期侵犯肋骨与后背疼痛难忍陷绝望
肿瘤四科主任鞠再双介绍,这个患者来到门诊时是被儿子用轮椅推进来的,脸上的表情十分痛苦,直到躺到诊室的床上才睁开眼睛。经过问诊,鞠再双主任了解到,杜大爷一年前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影像检查显示,他的肿瘤不仅体积较大,还已突破肺部边界,侵犯肋骨及右侧后背大面积软组织,形成了多部位病灶。
杜大爷曾先后接受过化疗、免疫、靶向等治疗,但肿瘤仍然进展迅速,病灶的大面积侵犯产生剧烈的疼痛如同“钻心”一般,让他无法站着、坐着,只能躺着。强效止痛药也渐渐没有作用。杜大爷精神状态极差,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对于这类肿瘤体积大、多部位侵犯的晚期患者,传统放疗的局限性被放大,考虑到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我们制定了TOMO系统精准放疗方案。”鞠再双主任介绍说,患者放疗过程中,团队根据病灶情况适时调整放疗剂量,经过五周治疗,杜大爷的疼痛明显缓解,影像结果显示肺内、肺门、胸壁上的病灶大片状坏死。前不久回来复查时,杜大爷告诉鞠再双主任,他已经可以下楼遛弯了。
TOMO放疗系统360度精准“削瘤”兼顾疗效与安全
在肿瘤治疗领域,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三大核心手段”,其核心作用是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生长、缩小病灶,进而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据统计,约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尤其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放疗更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
鞠再双主任介绍,TOMO放疗系统是当前世界领先的精准放疗设备,在传统放疗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擅长应对体积大、多部位侵犯的复杂肿瘤——其核心优势在于将CT断层成像与直线加速器高度融合,能实时精准定位不同部位的病灶,动态调整照射方案,完美解决了传统放疗“顾此失彼”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辽南地区率先引进TOMO放疗系统,助推大连放射肿瘤治疗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复杂肿瘤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选择。“TOMO放疗的临床应用,不仅是医院放疗技术的升级,更让我们有能力攻克以往‘难治疗’的复杂肿瘤。”鞠再双主任介绍说,精准放疗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晚期肿瘤治疗的目标——从单纯“控制病情”转向“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该技术不仅适用于肺癌,对头颈癌、肝癌、前列腺癌等体积大、多部位侵犯的复杂肿瘤,均有显著疗效,它真正成为晚期复杂肿瘤患者的“新希望”。
实力学科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肿瘤诊疗平台
据了解,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历史悠久,1962年成立肿瘤放射治疗科,1987年被指定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肿瘤防治中心及大连办事处。现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内科诊疗基地、大连市卫健委登峰计划—高峰项目学科。其中肿瘤四科拥有世界首台头—体伽马刀、TOMO放疗系统、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等先进放疗设备,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BRT)、全身肿瘤的TOMO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粒子植入等高精准放疗技术,以及放疗联合化疗、免疫、靶向等系统性治疗手段。科室业务定位在头颈部、胸部等肿瘤综合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鞠再双主任介绍,科室目前在肿瘤治疗规范化指南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放疗、放化疗、靶向及免疫等多手段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实现每一位肿瘤患者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希望为头颈部、胸部肿瘤患者搭建一体化、一站式诊疗平台。在服务上,科室秉承有“温度”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共筑肿瘤康复平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