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白米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而对于糖友来说,却需要再三思量享用的“代价”,想吃却怕餐后血糖跟着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病专家传承工作室副主任周正国表示,其实,只要蒸饭时多留意几步,糖友享用米饭这事儿就没有那么难。
米饭里加些“酸性物质”有助于稳住血糖
周正国表示,做米饭时多做几个小细节,比如往饭里加些酸性物质,像柠檬汁,再搭配对的食材,就能帮着稳住血糖。这一方法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降低米饭升糖指数(GI)来实现。加些酸性物质让淀粉分解“慢半拍”醋酸是关键成分,能降低α-淀粉酶活性(约25%),从而减缓米饭中淀粉的分解速度。
研究显示,每100克生米添加5毫升米醋(约1茶匙),可使米饭消化速度减缓50%,餐后血糖峰值降低1.5mmol/L。蒸饭时加醋,将米洗净后,按100克生米加5毫升米醋的比例,与水一同倒入电饭煲蒸煮。醋的挥发性较低,效果持久。
出锅后加油,米饭蒸好后,趁热加入3毫升橄榄油(约半茶匙),轻轻翻拌(油温需低于40℃,避免破坏营养素)。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包裹碳水化合物,延缓胃排空时间15分钟,使血糖上升曲线更平缓。
搭高纤维食材 给碳水“穿层保护衣”
周正国介绍,也可以试试白米、杂粮、杂豆按5:3:2的比例混着煮,比如100克白米加60克糙米、40克红豆(总碳水大概200克),控糖效果会更好。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糙米和杂豆里满是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抗性淀粉,能像“小屏障”一样裹住淀粉颗粒,让消化酶接触少30%;豆蛋白与米饭碳水结合,形成“蛋白—碳水复合物”,餐后血糖反应能降低45%。
除此之外,还能这么搭:煮饭时加入胡萝卜、豌豆、西兰花等,增加膳食纤维和营养,蔬菜体积需占餐盘1/2。藻类海带、紫菜含褐藻酸,能抑制α-淀粉酶活性。蛋白质搭配鸡肉、鱼肉、豆腐等,延长胃排空时间,维持饱腹感。
控制好蒸煮细节 别让米饭“太软烂”
周正国介绍,米饭煮得太烂,升糖会更快,所以要注意减少浸泡时间,杂豆需提前浸泡4小时(或冷藏隔夜),糙米无需浸泡(保留完整麸皮)。浸泡后倒掉浸泡水,可去除部分游离淀粉。调整米水比例按1:1.2的比例加水(比白米饭少10%的水),蒸好后焖10分钟。此操作可促进抗性淀粉生成,含量增加20%。
选对厨具,高压锅烹饪10分钟比电饭煲煮30分钟的米饭抗性淀粉含量高15%。若用电饭煲,可使用“快煮”模式(比“精煮”模式升糖更慢)。放凉再吃,利用淀粉“回生”的小特性,米饭放凉后,里面的直链淀粉会重新排列,形成一种人体消化不了的“抗糖淀粉”——新鲜米饭里这种淀粉只占4%,放凉后能升到12%,相当于少了1/3能被吸收的碳水,控糖自然更轻松。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