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肺结节”已成为体检报告中高频出现的词汇,作为肺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肺结节既可能是良性的炎性反应、不典型增生、纤维瘢痕,也可能是早期肿瘤的信号。而这个“可能”就让不少人看到报告后忧心忡忡。如何让这份心理负担得到疏解?如何在外科手术之外找到辨证治疗和预防恶变的理想途径?“在现代医学精准诊断的基础上,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肺结节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韩志强介绍说。
中医药特色肺结节诊疗辨证施治、标本兼顾
韩志强副主任介绍,中医虽无“肺结节”的直接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肺积”“咳嗽”等范畴。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核心病机多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肺主气司呼吸,若长期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外感六淫之邪,会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痰,气血运行受阻凝而成瘀,痰瘀交织日久则形成结节。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肺结节的核心。
“在治疗理念上,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标本兼顾’”,韩志强副主任介绍说,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机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除了内服中药,还融合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肺经、脾经等相关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与内服方剂形成协同效应。“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用现代医学精准把控病情,用中医调理筑牢健康根基。”韩志强副主任介绍说。
品牌实力学科搭建肺结节特色诊疗平台
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牟照红介绍,依托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深厚底蕴,学科已经发展成大连市唯一一个呼吸病学领域的辽宁省中医重点专科。在肺结节诊疗方面,建立起精准诊断+中医干预+康复管理三位一体模式,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优势,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明确结节性质,为低危患者制定中医调理方案,为高危患者提供术前评估与术后康复支持。
“根据我们门诊的随诊情况来看,众多良性肺结节患者在定期随访基础上接受中医干预后,焦虑等问题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结节实现缩小甚至消失;恶性结节患者经术前中医调理后,手术耐受性显著提升,术后配合调理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韩志强副主任介绍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肺结节的诊疗需求已从“单纯消除病灶”向“全身健康管理”转变。中医以其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为肺结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正让肺结节诊疗更具温度与深度,让“谈结色变”成为过去,守护更多人的肺部健康。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