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12月起实施
东北首部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东北地区首个专门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为了让社会公众对条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10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相关情况做以介绍。
亮点一: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与促进
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与促进,条例第三条规定“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应当遵循激励创新、高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第四条、第五条分别对各级人民政府、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规范。为加强教育引导,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第六条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作出规范,规定“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鼓励大众传播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公益宣传。”
亮点二:针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制度设计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条例从加强行政保护、构建协同保护机制、强化权利主体自我保护意识等角度作出制度设计。第七条规定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发布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典型案例等方式,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提供指引。第八条要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第九条规定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强化实时监测与在线识别、源头追溯、涉案线索信息核查、取证存证等工作,提升监管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并鼓励知识产权权利人充分运用新技术获取、固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证据。第十一条、十二条分别对大型专业化市场和展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并协调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作出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协作联动机制,并鼓励商业秘密权利人采取相关措施,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第十四条、十五条分别对加强监督检查、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协作,以及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作出规定。第十六条至十八条分别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涉外保护、维权援助机制和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亮点三:为专利建立健全导航机制
为激励创新创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条例第十九条对鼓励和支持创新主体将高价值专利培育融入经营管理,并优化海外专利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作出规定。第二十条对建立健全专利导航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作出规定。第二十一、二十二条分别对加强商标培育及推广、促进著作权创造与运用作出规定。第二十三条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老字号等领域知识产权运用,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规定。第二十四、二十五条分别对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和鼓励植物新品种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作出规定。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