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小平岛不仅是一个大型居住区,也是一座百业聚集的活力湾区。近日,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平岛》正式与读者见面,这部具有史志价值的书记录着小平岛从小渔村变身宜居湾区的沧桑巨变史。10月24日,主创团队从北京、青岛、长海县等地回到小平岛,举行《小平岛》交流座谈会,畅想家乡的美好未来。
历时三年创作,开了十次编纂会
《小平岛》的主创团队都是小平岛人,担任座谈会主持人的宋家慧现居北京。2022年初秋,宋家慧无意间从报刊上读到《苏联红军进驻小平岛见闻》一文,作者是大连市作协会员乔世桢,他很快从北京返回家乡,找到乔世桢本人以及辽宁省作协会员李春娟,力邀二人一起写一本全面反映小平岛的书,大家一拍即合,第一次编撰会,宋家慧特意做了详细记录。
此后,宋家慧又再次回连,与小平岛沧桑巨变的重要推动者、安达圣岛集团负责人秦安昌一番长谈,秦安昌受邀加入编纂团队并担任主编,后又找到同样写过小平岛文章的张亮,值此,五位主要成员集结完毕,宋家慧担任顾问,乔世桢担任副主编、李春娟担任编辑、张亮负责撰稿及校对工作。
他们当中,张亮最年轻,李春娟和宋家慧年近70岁,秦安昌77岁、乔世桢78岁,大家凭着对故乡的热爱四处奔走、访谈上百人次,小平岛的海风,见证了编纂团队赤子般的初心。
该书的见证者和贡献者马明、刘占峰、刘铁男、孙磊晶等人也一起参加研讨。宋家慧从随身带的文件袋里拿出一摞工工整整的材料,动情地说:三年里,我们一共开了十次编纂会,有不少曲折,更多的是感动,这期间,乔老师突发过脑梗,李老师摔倒受过伤,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平岛人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使命。
一本《小平岛》,带你走进小平岛
这本书共分为从沧桑巨变、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历史记忆、人文叙事、岛史钩沉、民间传说七个章节。说起沧桑巨变,今年80岁的秦安昌提到了刊载于2000年8月1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大连这座岛成了垃圾岛》。这篇文章刺痛了不少大连人,也呼唤来了一家本地企业,这家企业负责人就是秦安昌,自此开始,谱写小平岛发展的新篇章。
秦安昌说,1945年底,怀有身孕的母亲,与父亲一起从山东龙口老家乘坐小船在海上漂泊了三天三夜,最终踏上的第一片陆地就是小平岛。从2000年开始,秦安昌便扎根这个父母命运之船曾经停靠的地方,担负起改造它的使命。在秦安昌看来,《小平岛》记录的是它的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小平岛人还要肩负起更大的使命,借着文旅的东风,积极拥抱新时代,让这片依山傍海的湾区,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小平岛》的前言《带你走进小平岛》是李春娟执笔的,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经她手精心雕琢,她说自己的童年是在小平岛度过的,“记忆中的小平岛是平静、安详的,一生都忘不了小平岛,我的第一步文学作品就献给了小平岛。”
乔世桢为这本书贡献了30多篇文章,“这本书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和情感,书出版后,我已经送出去七八十本了,大家都说第一次这么系统地了解小平岛,很多老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很多史料是首次集中展现,听到大家的很多积极评价,我们特别欣慰。”
张亮的户口本上,籍贯一栏还是写着小平岛,多年前他在今日头条上写了一篇《66年72年的大连卫星图看小平岛》,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大连有个小平岛。他说:“和长辈们一起共创这本书,从前辈的身上,我看到了闯关东精神的传承,相信这本书会成为代代小平岛人的精神坐标。”
座谈会的行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致决定,要将这本书送到图书馆、送到校园里,让城市记忆中永远留存《小平岛》,让小平岛的子孙后代们记住《小平岛》。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首席记者来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