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晴了,可持续吗?天气乱套又是因为“它”?
气象专家解读为何近日连续阴雨天
可算晴了。在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连番降雨之后,大连人终于等来了湛蓝天空和暖暖秋阳。为何10月上半个月的降水这么多?现在的晴朗是“中场休息”还是“可持续的晴”?下半个月还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吗?本报记者专访大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程航进行解读。
又是它——副热带高压引发南北“冰火两重天”
进入金秋十月,频繁出现的阴雨天破坏了人们对“秋高气爽”的期待。10月2日起不时就有降雨打扰大连人的假期,8日夜间到11日下午的降雨更是连绵不断形成持续性降雨天气,近海、沿岸及内陆地区出现7~9级阵风。市气象部门统计,8日20时至11日1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32.2毫米。最大降雨量109.6毫米,出现在旅顺口区铁山街道柏岚子站,1小时最大降水量19.5毫米,出现在旅顺口区铁山街道铁山站。
这个超长待机的雨季并非大连独有。10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北部、山西等地的降雨持续刷屏,陕西、山西、河北部分站点三天累计雨量超100毫米,远远超出这一带常年整个10月的总降水量。与此同时,华南、江南等地却出现高温天气,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了35℃,这样的持续高温在10月中旬显得极不寻常。上海气温连续击穿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1日,徐家汇站最高气温已达33.2℃,次日继续攀升至34℃。
“这一波‘天气乱象’的背后推手是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表现。”大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程航告诉记者,造成大连地区连续阴雨天的原因也在于此。
程航介绍,副热带高压是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被其控制和笼罩的地域晴朗少雨且炎热,而处于其边缘地域容易发生降雨。往年的九十月份,副热带高压会逐步南撤,受此影响,大连也迎来秋高气爽的时节,天气以晴朗少雨为主,空气湿度下降,昼夜温差也逐渐加大。但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位置偏北,与此同时,进入秋季之后北方冷空气活跃,副高边缘携带的强劲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持续交汇,从而形成了这场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雨。
“由于冷空气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大连本月以来的降水虽多,太阳露脸的时长短,气温降幅却一直有限。”程航说,10月上旬,大连全市的平均气温为17.9℃,比常年同期偏高2.1℃;平均降水量50.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7倍;平均日照时数24小时,比常年同期少五成。
好消息——冷空气夺回“话事权”秋高气爽回归
转折点正在到来。中央气象台消息显示,10月13日,降雨带整体将明显南落,预计10月13日至14日,华北、黄淮地区降水将自北向南陆续结束。
大连人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变化。尽管12日夜间一场降雨之后,13日上午天空云层仍然偏厚,但中午时分起蓝色的天幕就渐渐显露,阳光也开始发力。程航说,今天,大连会保持这个晴到多云的好天气,气温也开始逐渐回升,最高气温有望回归“2”字头。不过,周三开始秋雨又至,但雨量偏小,是大连人比较熟悉的、点到即止的秋雨状态。
不过,程航提醒,16日起,大连会出现一次连续降温的过程,预计会持续至22日,公众千万不要大意。和之前的连续阴雨天的成因不同,本轮属于冷空气主导的季节性降温,降温幅度较大,预计16日至18日,气温会出现6℃—8℃的下滑,最高气温仅为12℃左右,且不会在短时间内回暖。季节更迭,需要公众留意的不仅是降雨,还有气温和风力的变化。预计此次降温过程中陆地会出现七八级的偏北阵风,市民做好保暖防风的同时,也要格外注意大风天气中的居家、出行安全。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