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星海广场美食迎“老饕”


        中秋月圆人团圆,星海广场上美食飘香、人流如织,成为大连假日经济火热的一抹亮色。这个小长假的夜晚,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广场上的“烟火气”与“科技范”交织,传统与时尚碰撞,展现出城市文旅消费的蓬勃活力与创新魅力。
        10月6日是中秋节,记者来到星海广场,与游客一起逛逛广场上的小吃集市。
        当天晚上,阴沉的天气遮挡了月亮,少了些许赏月的乐趣,然而,广场边上高楼巨幕上,嫦娥奔月、玉兔舞动、桂花飘落等轮动画面,令游客感到别有意境。
        时值小长假后期,广场上的彩虹、海鸥、“花木里”三大集市的小吃街上,晚风潮湿微寒,一些摊主甚至穿上了棉袄,虽然比国庆假期前几天少了一些流量,但阻挡不住很多游客慕名来此打卡美食。虽然晚风寒意渐浓,但游客们的热情不减反增。这背后,正是大连深耕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消费场景的成果显现。
        大连本地名吃铁板鱿鱼、炒焖子随处可见,地方特色小吃比如北京的水爆肚、新疆的羊肉串、湖南的豆腐干、台湾的蚵仔煎、港式的鸡蛋仔、以及曼谷爆炸薯等,一家挨着一家,在寒风中恭迎游人。从本地小吃到南北风味,从传统小吃到异国美食,这条小吃街可谓“浓缩版”的美食地图。这种多元化、特色化的餐饮供给,恰恰体现了大连作为旅游城市的包容性与创新性,让游客在方寸之间尝遍天下。
        晚上七点多,小吃街上的食客渐渐多起来。记者看到,一家名为“大连特色海菜包子”的摊位,除了大连特色海麻线包子、东北酸菜大包子,还有大连特产黄花鱼、鲅鱼和海胆做馅料的包子,多层笼屉热气腾腾,吸引了不少游客消费。
        在一处“昆虫宴”的摊位前,也有许多跃跃欲试的孩子拉着大人的手,试着品尝那些油炸得金黄的蚂蚱、知了、蝎子等。在朝鲜族打糕的店面旁边,来自四川的李先生一家四口,大人在排队购买打糕,孩子被店员敲打糕的景象所吸引,好奇地要过木槌击打石盘上的糯米面,在集市的喧闹中发出“砰砰”的声音。
        当晚偶落微雨,火锅、汤煮、烧烤等热饮、热食备受欢迎。几家带有“一元一签”字样的麻辣烫、关东煮类的摊位,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
        广场夜色中,一家啤酒品牌在现场设立了一个大礼帽型的啤酒屋,一圈有差不多20个扫码自动出酒及多种饮料的龙头,引得不少人在冷风中前去“打酒”。这个啤酒屋顶“中秋”字样的霓虹灯,与不远处四个“星海湾大礼帽”的彩色霓虹灯交相映衬,构成了独特的“礼帽群落”。这个充满创意的啤酒屋,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颖的消费体验,更展现了传统节日与现代商业的完美融合。
        广场周边鳞次栉比的餐饮酒店商家,海肠捞饭、海胆水饺等特色优惠活动的海报易拉宝矗立在店门口,前几天一些店内食客众多,饭桌甚至摆到了店外的步行街上。中秋之夜,这些商家的客流已从高峰下滑,但仍吸引了很多前来大连吃海鲜的“老饕”。
        夜色渐深,星海广场上的美食盛宴仍在继续。这个中秋之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满足的笑脸,感受到的是城市消费的澎湃动力。从特色小吃到文创体验,从传统美味到数字创新,星海广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为大连文旅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的聚会,更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与人文温度的集中展现,让我们看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