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日,张娥带着懵懂与青涩,走出北京师范大学,走进了大连市第八中学。从一名在讲台上手足无措的新手小白,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大连这片教育热土,给了张娥太多的养分。28年来,不论是一以贯之的语文教师,还是12年的班主任、13年的科研室主任,每个角色,她都会时不时地问自己,是否恪守了母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是否一直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张娥感叹,所有的证书与荣誉,都远不如学生的那声“娥姐”更让她心动。
大连市第八中学教师。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辽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库首批成员。曾荣获辽宁省特级教师、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省骨干教师、大连市滨城名教师、仁爱之师等称号。
“娥姐,可以和我聊一聊吗?”
从教以来,张娥一直是学生们的好老师、知心“姐姐”。即使不是班主任,她也经常会被学生邀约:“娥姐,可以和我聊一聊吗?”和学生聊一聊,是张娥特别喜欢的事情,这是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放松的好方式,也是她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当班主任期间,从高一开始,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张娥都会和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聊天。考得好的,鼓励一下;考得不好的,找出问题。时间久了,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不单单是学习问题,张娥和学生们什么都可以聊。谁和谁闹矛盾了,喜欢谁不喜欢谁,甚至和父母吵架,所有的迷茫与不开心,学生都可以和她聊。还记得那个胖胖的丫头,满脸痘痘,父母离异,父亲重病,每月仅靠奶奶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她总是低着头,头发遮住脸颊,不和任何同学交流。刚工作没几年的张娥,凭着一腔热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圈点周记本上精彩的文字,留下细致的点评;课本剧演出后搂着她的肩膀,隆重地向大家介绍这位新编剧……渐渐地,她抬起了头,也慢慢加入了女孩子们的嬉戏玩耍。毕业前夕,一向沉默寡言的她,悄悄走到张娥身边说:“娥姐,抱抱。”这一声“娥姐”,让张娥瞬间湿了眼眶。“娥姐”,这亲切的称呼,是双向奔赴的爱。“我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丝毫没有任何忐忑地、在与娥姐的对话中留下所有心情的痕迹。谢谢您独特的教育方式,让我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有了喘息的空间与自由,在与您的交流中多了对日常的观察与思考,这都深深影响着我。”即使年已半百,读着毕业生的留言,张娥依旧泪眼婆娑。
张娥认为,一名教师,不经意间就会对一个孩子带来些微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多么幸福又有意义的事情。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求索,而是志同道合者的携手远行。“娥姐”,也被带到了对口帮扶的庄河六高中,被带到了张娥语文名师工作室。张娥感叹,“记得帮扶时那个男孩关于学习意义的困惑,也记得工作室周六晚上准时开启的在线共读时光。我和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团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2013年对口帮扶的最后一课,张娥用这句话作结。这是对那个男孩问题的回答,也是对自己28年教师生涯的回答。只要心里开着玫瑰花,哪里都可以翩翩起舞!
作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张娥特别喜欢和未来的教师们共同探讨专业成长;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年间开展读书活动四十八期,公众号“不止是语文”坚持用“每日叙事”记载平凡教育生活点滴,吸引同仁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娥很享受学科的魅力;也很期待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由语文、由语文教师带来的快乐和滋养。她深知,教育不仅关乎一名学生的成长,关乎一个家庭的生活,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一声“娥姐”,让张娥坚守三尺讲台乐此不疲。
“老师,我们自导自演《茶馆》啦!”
爱,是给足土壤。让学生喜欢“娥姐”是不够的,更要让学生爱上所教的这门学科。“每一份子,都是亲历者、助推者。”这是张娥对语文课的追求。
那一届学生毕业了,而他们自导自演的《茶馆》依旧留在师生的记忆里。30名同学演绎了近30个角色,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分享交流时,他们说,为了揣摩角色,看了很多书,越读越感慨……看着那专注晶亮的眼眸,张娥深受触动。这不就是深度学习吗?这不就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吗?“送教进疆”“揭榜挂帅”、基础教育精品课……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张娥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情,研读课标;坚持任务导向,坚持知行合一,努力打造丰富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了笑声和探讨问题的争论声中爱上语文,骄傲地去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
【校长点评】
大连市第八中学副校长于杰:
张娥把对教育的理解写进了生命轨迹
张娥老师作为我校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她二十八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既是严谨治学的语文名师,更是学生心灵深处的“娥姐”。她把对学生的关爱化作一次次耐心的谈话,把对语文的热情融入一堂堂鲜活的课堂,把对教育的理解写进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张娥老师既关注学业成绩的提升,也注重心灵的滋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收获信任与力量;她既深耕课堂,又勇于担当,送教帮扶、培育团队,展现了名师的责任与格局。正如她所言,“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她用热爱点燃了学生的梦想,用坚守书写了教师的幸福。她的故事,是大连八中教师群体的缩影,更是教育初心与使命的生动写照。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