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实施5年,参与现状如何?
超八成受访者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大连乃至全国很多城市关注的重要环保议题。早在2020年,大连市便针对垃圾分类活动推出并实施了《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5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宣传效果以及居民的参与度如何呢?日前,大外新传百川采访团发起问卷《关于大连市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有效样本65份,以下简称《调查问卷》),调查了大连市多个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情况。结果显示,高达83.07%的受访者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环保共识渐成,参与意愿持续攀升
《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比例高达83.07%,剩余15.39%的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并不排斥,但表示需要有强制要求才会进行垃圾分类,还有1.54%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麻烦的行为。
除此之外,有53.85%的受访者表示垃圾分类十分重要,44.62%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行为看个人习惯,1名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无足轻重。
在交谈中得知,大部分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已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更多的居民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
知识掌握存短板,分类习惯待强化
《调查问卷》显示,仅12.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十分了解垃圾分类规则,能够快速辨别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垃圾,这表明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有67.69%的受访者表示大致了解垃圾分类规则,能够辨识常见的垃圾类型,但仍有18.46%的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不充分,甚至大多数时候选择混合投放垃圾。这种现象反映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居民仍缺乏系统的了解。这种知识缺口的产生,部分原因在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且在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具体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例如,像塑料袋、餐盒这类看似简单的垃圾,在分类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误解。调查中,有35.38%的居民错误地认为塑料袋属于“可回收垃圾”,而实际上,塑料袋应当归类为“不可回收垃圾”。错误分类的现象一方面体现出现有的垃圾分类规则的教育和指导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垃圾分类的规则复杂,居民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记忆过程。
此外,尽管83.0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但只有20%的居民表示每次都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说明大部分市民在垃圾分类行为上存在不一致性。32.31%的受访者表示会大致分类,但分类的准确性和细致性可能不足。27.69%的人偶尔会进行垃圾分类,而有20%的受访者表示根本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由此可见,居民虽然在理论上支持垃圾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行为习惯和意识。
■调查问卷
生活垃圾类型了解程度
18.46%
不太了解,大多数时候选择混合投放
1.54%
完全不了解,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即可
12.31%
十分了解,可以快速分辨四种不同类型的垃圾
67.69%
大概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垃圾可以分辨
垃圾分类未彻底普及的原因
分不清楚分类规则
73.85%
对环保的认识不够
63.08%
认为分类很麻烦
53.85%
宣传没有到位
46.15%
四分类垃圾桶配置不到位
41.54%
其他
3.08%
设施与宣传尚有欠缺,覆盖效能待提升
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大连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郝婷表示,垃圾分类志愿者要先树立清晰的分类投放意识,再储备充足的垃圾分类知识并积极对外输出,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动。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15.38%的受访者表示曾参与过社区垃圾分类相关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分发宣传册等,而有47.69%的受访者听说过相关活动但并未亲身参与。这也反映出,尚有居民缺乏关于垃圾分类系统性的长期参与。
在垃圾分类设施方面,66.1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社区已经配置了四分类垃圾桶,16.92%的人表示没有配置,而16.92%的人则表示没有注意到社区内的垃圾桶配置情况。虽然大多数社区已经配置了垃圾分类设施,但仍有部分居民对设施的具体配置情况不了解,或者未能正确利用这些设施。受访者王女士表示,她在日常丢垃圾时并没有看到垃圾桶上明确标有各个垃圾类别的标志,因此她习惯性地将所有垃圾混合丢弃。
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善只是基础,后续还需通过加强标识引导、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居民对设施的认知度和正确使用率,才能真正推动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社区虽然有设置垃圾分类设施,但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分类标识,或者由于社区内部信息传播的不足,很多居民并未意识到垃圾分类设施的存在,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垃圾桶上已经有了分类标识。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垃圾分类实施的低效,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准确性自然受到影响。
垃圾分类障碍仍然存在,全面普及任重而道远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垃圾分类未能彻底普及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73.85%的受访者认为分不清楚分类规则是导致垃圾分类未能全面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分类规则复杂、多样且频繁变动,使得许多居民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导致分类操作不当。
其次53.85%的受访者表示垃圾分类“麻烦”是另一个主要障碍。很多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分类时,许多人往往因为“麻烦”而选择放弃,或者干脆将垃圾混合投放。这表明,尽管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已被广泛认同,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居民仍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去坚持这一行为。
当前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的多重障碍,单纯依靠政策或设施建设无法全面解决问题,仍需要在规则的简化、宣传的强化、设施的完善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改进。只有通过持续的教育和鼓励措施,逐步改变居民的行为习惯,才能确保垃圾分类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真正普及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