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银行卡、U盾、手机卡和手持身份证照片帮别人刷流水
大学生为赚5000元涉嫌帮信罪获刑
2025届高考生已经陆续开始报到。为帮助准大学生及在校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法院法官白亚男,给学生和家长讲述一个经典案例,并提醒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沈阳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小霖,于2023年9月25日,在微信一个兼职群内被“日结500元”的一条广告吸引。随即,他加了对方的微信好友,通过微信聊天得知可以通过自己的银行卡帮助别人刷流水赚钱,后于当年9月26日8时许,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及两张银行卡,乘坐高铁来到大连。
按照对方指示,小霖到达高新园区龙王塘附近与前来接应的季某会面。随后,小霖被季某带到附近另一个地点,并把手机交给自称“小胖”的人。“小胖”利用小霖的手机,现场通过刷脸认证注册了第三方银行账号,后将电信诈骗团伙诈骗的50余万元全部打入小霖的建行卡内,再由现场另外一个人将建行卡内39万元转至刚注册的第三方银行账号。
最后,“小胖”操作小霖的手机,将钱全部转入上家账户。全过程,小霖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U盾、手机卡和手持身份证照片。仅一周,其卡涉诈流水超300万元。结果小霖为赚5000元“兼职费”,涉嫌“帮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小霖已经缴纳了全部罚金。他的学业被中断,学校给其开除学籍处理。同时,小霖5年内禁用网银、支付工具,犯罪记录也将伴随他一生。
“不知情不是借口,法律会根据高额报酬,是否提供全套敏感信息(卡+U盾+手机卡+身份证照片),账户出现天量异常流水等客观事实,推定你应当知道。”法官白亚男介绍说,侥幸心理害死人,代价惨痛远超想象,首先要面临坐牢,失去自由;其次是终身都带着污点,犯罪记录伴随一生,考公、参军、找工作、贷款通通受阻;最后学业、前程尽毁,可能面临被学校开除的风险。
■法官提醒
牢记4条远离诈骗
法官白亚男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提供银行卡、支付码、身份证、手机卡、人脸信息的“兼职”或“帮助”,都是犯罪的深渊。珍惜前程,远离非法“两卡”交易。同时,家长和学校要加强监管与法治教育,帮助孩子们守住法律红线,筑牢反诈防线。为帮助学生们了解骗术,她提醒以下四点:
●主要权威来电要核实。自称公检法、客服、领导的电话一定要挂断,用官方公布电话回拨或直接去现场核实;陌生链接APP绝不能点开,不点、不扫、不下载。
●转账汇款是红线。无论理由多紧急、多合理,转账前必须多方核实对方身份和事由。
●“两卡”是身家性命。银行卡、手机卡及关联信息(身份证、人脸)绝不能出租、出售、出借。
●遇骗速报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存好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和家人,共同构筑全民反诈的坚固堡垒。
■新闻链接
何为帮信罪?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即明知他人利用网络犯罪(如诈骗),仍提供银行卡(支付结算)或手机卡(通讯传输)等帮助,即构成帮信罪。
帮信罪常见表现形式有:
为不法分子提供支付结算帮助。
为不法分子提供通讯帮助。主要表现是帮助不法分子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信息等。
为不法分子开发软件、提供网站制作等。主要表现为为诈骗、传销等交易开发软件、制作相关诈骗网站等。
为不法分子提供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
为不法分子提供广告推广。表现为为不法分子发布诈骗软件、虚假广告等网络推广,同时用QQ号、微信号做粉丝引流,做虚假宣传。
■提醒
大学生要熟知这些法律常识
个人信息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对不明来源的链接、邮件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或下载附件,以防病毒或木马入侵。购物、交友、求职时选择信誉良好的网站或APP,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利用。
知识产权尊重
在撰写论文、报告时,务必注明引用来源,严禁抄袭他人作品,维护学术纯洁性。支持正版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或未经授权的软件复制件,以免触犯版权法。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如设计、文章、视频)进行适当标注,必要时可申请著作权保护。
合同与协议
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前,务必认真阅读所有条款,确保理解其含义及后果。合同签署后,妥善保管原件或复印件,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备份,以备不时之需。面对复杂或不明确的合同条款,建议寻求法律顾问的帮助,避免陷入不利境地。
校园安全与秩序
遵守学校宿舍管理规定,不得擅自留宿外人,注意用电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爱护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设施,故意破坏将承担法律责任。遇到矛盾冲突时,应冷静沟通解决,必要时可通过学生会、辅导员或校方调解,切勿采取暴力手段。
劳动权益
参与校外兼职时,应与雇主明确工作内容、时间、报酬等细节,并签订书面协议。正式实习前,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如遇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等问题,应及时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
网络安全法
不在网络上发布、传播违法信息,包括谣言、色情内容、恐怖主义言论等。不恶意攻击他人,不进行人肉搜索,保护他人隐私权不受侵犯。发现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有害信息,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证据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收集和保留证据的习惯,如购物发票、聊天记录、合同等。在发生纠纷时,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证明自己的主张。
法律咨询
遇到法律问题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不要试图自己解决或随便听从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岳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