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尾蝮蛇经过引围观多亏热心业主提醒有毒

大蛇频现如何应对


        小区门口,突然传来了女子的尖叫声,定睛一瞧,草丛里一条灰褐花纹的蛇赫然映入眼帘!8月25日下午,在甘井子区红旗西路一小区门口,一条蛇引发了居民围观。有业主担心蛇有毒,便拍下视频,发布至业主群提醒。经野保专家辨认,这条蛇为短尾蝮蛇,毒性较强。近期,我市不少小区发现有蛇出没,本报也对此进行过报道。
        视频   小区门口草丛盘着一条蛇
        8月26日,抖音博主“慧慧”发布一则“小区门口惊现蛇”的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记者随后联系到视频拍摄者吕女士。据了解,吕女士是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动植物爱好者。据她回忆,8月25日下午3点左右,在甘井子区红旗西路所住小区门口,突然听到一位路过女士的惊呼,随即发现路边草丛中有窸窣声响。她上前查看,一条大蛇正向前爬行。这条蛇长约七八十厘米,呈灰褐色,身带斑纹,爬出一段后,蛇似乎察觉周围动静,突然盘成“S”形静止不动,这一幕着实把现场群众吓了一跳。
        吕女士凭借自己的经验,怀疑这条蛇可能是有毒的短尾蝮。这类蝮蛇行动迅捷、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她立即提醒周围群众保持距离,并告知大家此蛇毒性较强,切勿靠近。出于对小区居民和儿童安全的担心,吕女士在相对安全的位置拍摄了视频,并将其发布到小区业主群里,提醒邻居们出入注意防范。
        吕女士表示,如今城市绿化日益完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栖息空间,今年这已不是她第一次遇到蛇,只是以往所见多为体型较小的蛇类,如此大的蝮蛇还是头一回见到。她说,小区附近有多处露营地,因此也呼吁户外活动的游客,一旦遇到蛇类切勿试图靠近或驱赶,以免遭到蛇类攻击。市民在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当警惕与野生动物可能发生的“冲突风险”。
        专家   此为短尾蝮蛇,毒性较强
        记者随后联系了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王大鹏,他通过吕女士提供的图片辨认出,这是一条短尾蝮蛇,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短尾蝮蛇成年个体体长通常为50-70厘米,尾部短小,约为体长的1/7。其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与颈部界限清晰,吻棱突出,具有颊窝及黑色眉纹,眼后至颈部还有棕褐色纵带。背部颜色多样,有灰褐色、棕灰色或红褐色,并且具两行深棕圆斑,部分背部斑纹呈对称的“八”字形或“C”形。口腔前部有一对圆锥状管型毒牙,后方还有8对预备毒牙。
        短尾蝮蛇在全国多地均有分布,偏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常见于低海拔山地森林、灌木丛、稻田边、溪流旁及岩石缝隙中。在活动规律方面,夏季它们早晚活跃,中午炎热时会躲藏起来;冬季则进入冬眠状态。它们主要以伏击的方式捕食小型啮齿动物、蛙类及蜥蜴。当受惊时,短尾蝮蛇会盘曲成“S”形,还会分泌异味液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王大鹏提醒,由于短尾蝮蛇是中国咬人数量最多的毒蛇之一,其毒性强烈且分布广泛,市民在野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穿长裤、高帮鞋,用棍子探路,避免踩踏草丛或翻动岩石。了解短尾蝮蛇的形态和习性,能在野外遭遇时有效降低被咬伤的风险。
        他表示,吕女士在小区门口发现短尾蝮蛇后,主动提醒邻居注意防范,这一热心举动不仅提升了居民对周边野生动物的认识,也通过科普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了短尾蝮蛇的习性及相关防护知识。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类与野生动物相遇的概率日益增加,市民应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与靠近人居环境的野生动物和谐、安全共处。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赵嵘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