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毓华:投笔从戎、身先士卒的抗联将领


        暑期接近尾声,记者来到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战英烈董毓华的故乡湖北蕲春走访。“9月开学后,我们打算让学生自己讲董毓华烈士的故事,边讲边学,这样体会更深刻。”蕲春县毓华中学校长田晨晔说。
        毓华中学原名狮子初级中学,后为纪念烈士董毓华更名。步入校门数十米,右手边的二层小楼便是董毓华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董毓华,1907年出生于蕲春县一个教书先生家庭。受父亲影响,他自幼便立志报国。1924年,董毓华赴武汉求学,考入武昌启黄中学,他不仅学业优异,还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董毓华在武汉发起后援行动,组织学生游行抗议帝国主义及军阀暴行。1925年,在董必武等人的介绍下,董毓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他回到家乡蕲春,以教书为掩护组建农会、妇女协会,创办农民夜校。
        1933年,他辗转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重建该校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为日后学生运动埋下火种。
        华北事变后,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反对日本侵略和华北自治,要求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董毓华作为西城区请愿总指挥,高呼爱国口号,领着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游行前进。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董毓华积极推动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改组为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后任华北武卫会委员兼军事部长,深入冀东组织群众武装。1938年,他化名王仲华,成功整编高志远部民团,将4万名“散兵游勇”改造为冀东抗日联军,他担任政治委员。同年7月,他领导发动震惊华北的冀东抗日大暴动,连续攻克昌黎、滦县、乐亭等多城,切断日伪补给线。暴动后日军疯狂反扑,董毓华率部向平西根据地转移。然而,长期的艰苦征战使他积劳成疾、肺病恶化,于1939年6月不幸病逝于河北涞水县蓬头村军区医院,年仅32岁。
        如今,董毓华在蕲春县狮子镇的故居修旧如旧,土坯房内简朴的农家陈设诉说着这位革命者的赤子之心。毓华中学的学生也深受烈士精神感召。田晨晔介绍,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组织新生参观烈士事迹陈列馆、到董毓华故居瞻仰祭拜、开展征文演讲比赛和手抄报展评等,引导孩子们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
        据新华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