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期间我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周日北风渐起 或送来一丝凉爽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 近10年来“最短”的三伏天正式收官。8月19日是出伏首日,大连人却还没有摆脱潮湿闷热的“桑拿感”。今年的“伏天”大连呈现了怎样的天气特征?为啥出伏之后还是这么闷?大连什么时候能凉爽起来?就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专访大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宋玉强进行解读。
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用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初伏自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末伏自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夹在初伏和末伏之间的就是中伏。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总长度为30天。初伏从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从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则从8月9日至8月18日。
从气象上来说,三伏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包含了小暑、大暑、立秋等一年中最热的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最溽热的时段。“数据可见,今年大连的三伏天和往年相比降雨量偏少,气温偏高。”宋玉强告诉记者,今年7月20日到8月18日期间,大连主要气象站点的平均降雨量为140毫米,对比常年减少了两成左右。其中雨水最充沛的地区是金州三十里堡,累计降雨量达325毫米。气温方面,在这期间大连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6℃,对比常年偏高了1℃左右,气温“榜一”出现在7月28日的普兰店,当天的最高气温攀升至34.5℃。大连市区的气温也在当日创下了今年伏天期间的峰值,为32.6℃。总体来看,大连今年三伏期间的天气状况是没有明显异常的。
三伏的定义决定了它只是由历法确定,并不与实际的气象关联。18日是三伏的最后一天,大连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仍然潮湿闷热。白天主城区空气相关湿度几乎都在80%以上,最高气温达到了29.8℃。19日出伏,空气相关湿度和气温比照前一日也没有明显变化。
一个坏消息:本周难以摆脱潮湿闷热
为什么大连还处于“出伏未出暑”的状态?宋玉强告诉记者,从目前天气预测情况看,周日之前,高温多雨还要在大连停留几天。其中,19日夜间至20日白天的降雨量偏大,基本覆盖全域,雨量能达到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还会出现暴雨。约在20日中午之后,这一轮阴雨天气的高峰期就会过去,之后雨水会“随机分配”,市民外出最好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一个好消息:周日起北风送爽气温下降
“预计本周日开始,大连的风向将转为北风。”宋玉强说,下周降雨开始减少,届时大连的气温会有2~3℃的降幅,最高气温也将落回“2”字头。“常年大部分时间,大连会在九月的上旬、中旬进入气象学意义的秋季。”宋玉强说,这意味着下周起的气温会开始出现季节性的下降,大连的秋季特征会越来越明显。不过“秋老虎”的威力仍不容小觑,入秋前气温也会出现波动性的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