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学子将“反诈小品”搬上乡村舞台

王湛:用青春活力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本期主人公
        辽师法政学院王湛等学子
        大连人说
        言有力、行无界,三日五村行,让青春在法治事业中闪光发热。”
        “高科技有机肥,免费送!马上领补贴!”辽宁省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的活动室内,“诈骗分子”卖力吆喝,村民“宋大娘”正一步步踏入陷阱……近日,辽宁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名学子将反诈知识搬上乡村舞台,自编自演的小品赢得满堂彩。他们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用青春活力为乡村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精心筹备   大连学子投身基层法治实践
        近日,辽宁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名学子从大连启程,奔赴辽宁省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作为领队的大二学生王湛,这位大连小伙一路难掩激动与期待。他表示,学校此次组建“明法社会实践团”旨在激励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实践,自己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学院选择在当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正是基于村民对法律知识普及的切实需求。”王湛称,为确保普法内容通俗易懂又贴近村民关切,出发前,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与当地乡司法所沟通,深入梳理村民面临的法律困惑,最终确定了反诈等主题进行宣讲。在此后的行程中,他们走访了蒙古族乡下辖的5个村开展普法活动,覆盖群众800余人。“活动结束后,村民明白了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主动索要传单和联系方式。”王湛回忆称,看到村民排着长队,向他们咨询法律援助的问题时,他知道来对了,之前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得。
        创意普法   小舞台演绎大道理
        “筹备调研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村民,特别是老年人,辨别信息真伪困难,有掉入诈骗陷阱的风险。”对此,大一学生郑璐瑶采用编排小品的形式提升普法吸引力。她潜心创作的乡土剧本《“免费”的陷阱》,精准刻画了“诈骗分子”小郑以“免费有机化肥加补贴”为饵诱骗宋大娘的全过程,最终由两位“警官”揭穿骗局。
        排练中,郑璐瑶反复揣摩角色,将骗子的狡诈演绎得入木三分;饰演“宋大娘”的同学则以无助神情深深牵动了现场村民的心,小品收获的热烈反响超出了郑璐瑶的预期。“单纯宣讲难免枯燥,没想到小品这么受乡亲们欢迎!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情和掌声,心里特别高兴。”郑璐瑶表示,能够学以致用帮助他人,这种成就感令她倍感欣慰。此次实践经历进一步坚定了她未来从事公益诉讼、以法律捍卫公平正义的职业理想。
        青春担当   用行动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离开时,王湛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言有力、行无界,三日五村行,让青春在法治事业中闪光发热。”
        谈及最难忘的场景,他动容地回忆起队员与村民们围坐长桌旁的画面——桌上铺满普法资料,面对乡亲们热切的目光和质朴的疑问,队员们俯身倾听,认真记录每一个法律困惑。在他心中,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与乡土的真诚对话,也是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法治建设的生动印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