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任何人在时光里掉队”有老人坐公交,他总会耐心等待

温情多等五秒温暖银发群体


        甘井子区龙畔金泉站的站台上,38路公交车的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每当看到那位拄着拐杖的八旬老人韩大爷蹒跚而来,驾驶员孙承田总会默契地多等5秒。下车搀扶、帮忙提物、协调座位,直到确认老人坐稳才缓缓起步。在这个追求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份“多等5秒”的坚持显得尤为珍贵。韩大爷说:“我宁可多等半小时,也要坐孙师傅的车。”简单的话语折射出老龄化时代对人性化公共服务的期待。孙承田用方向盘上的温度证明:优质的适老服务不在于宏大叙事,而是能否将“等一等、扶一把”转化为日常的服务自觉。
        本期主人公
        38路公交车司机
        孙承田
        大连人说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我们也会老的。现在公交车是无人售票,我们既是驾驶员,也是服务员,不仅要尊重乘客,更要主动帮助乘客。”
        ——孙承田
        现场
        用“多等5秒”诠释城市温度
        8月15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在甘井子区龙畔金泉38路公交车站,记者目睹了暖心的一幕。一位男性老人拄着拐杖,迈着细碎的步子缓慢前行。看到公交车进站,他急忙加快脚步。记者注意到,即便站台乘客已全部上车,这辆38路公交车仍未关门驶离。只见驾驶员孙承田迅速下车,熟练地接过老人手中的拐杖,双手稳稳托住老人腋下,在老人迈步上台阶时用力搀扶。待老人安全踏上两级台阶后,又小心将其引导至驾驶位最近的座位坐下,确保老人始终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记者了解到,这温暖的一幕已持续整整三年。老人姓韩,几乎每日往返于泉水与山东路之间。38路司机孙承田见他腿脚不便,每次在龙畔金泉站相遇时,都会“多等5秒”,主动下车搀扶老人……
        这份坚持令老人感激不已。前段时间,韩大爷特意带着锦旗来到大连公交集团汽车四分公司玉浓路车队。“我年纪大了,行动反应都变慢了。”他擦拭着眼泪说,“坐38路公交车让我感到特别舒心、安心。孙师傅不光扶我上车,还主动留了电话让我有事随时联系他!做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天天坚持!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也谢谢车队培养出这么好的司机!”韩大爷强调,孙承田这三年来的关怀绝非偶然之举,而是次次如此,从未间断。
        守护
        相识十年,守护三载
        孙承田告诉记者,他与韩大爷的缘分其实已持续十年。韩大爷原本居住在甘井子区富强路附近,十多年前,随着年事渐高,被女儿接到泉水家中居住以便照料。然而,韩大爷始终放不下山东路的老邻居和老房子。几乎每天,他都要乘坐38路公交车往返于泉水龙畔金泉车站与富强路之间。看看老屋、会会老友,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最初的七年里,韩大爷是38路上的“老乘客”,车队司机们对这个熟悉的身影都有印象。孙承田回忆,早年间韩大爷腿脚利索,有时正坐在小区里和朋友聊天,看到车来了,拎着小马扎还能小跑几步赶车。
        时光流转间,曾经精神矍铄的老人渐渐发生了变化。他手中的小马扎换成了拐杖,步履也日渐蹒跚。有一天,孙承田驾车进站,远远望见韩大爷颤巍巍地往站台赶,便默默停车等待,并主动下车搀扶老人到离驾驶位最近的座位坐下,确保老人在自己视线范围内;若近处无座,则护送到后方的爱心专座。每一次,他都不忘细心叮嘱:“韩大爷,坐稳当,车停稳了再起身,千万别急!”到富强路车站时,若车厢不拥挤,他定会再次起身,搀扶老人安全下车。这一扶一搀,一声叮咛,就这样风雨无阻地重复了三年。
        信任
        暖心举动给予老人尊重与关怀
        “就这一个搀扶的举动,我父亲认准了孙师傅的车,现在他只坐孙师傅驾驶的公交车!”8月14日,韩大爷的女儿告诉记者,除非天气恶劣,父亲近乎每天都要坚持坐这趟车往返两地之间。她和家人很担心父亲在路上的安全问题,可家人劝不住,只能由着他出行。当她得知孙师傅对父亲细致入微的照料,全家人都深受感动。“送这面锦旗,不光是感谢一位好司机,它更表达出了老人们心底对人性化公共服务的期盼。孙师傅那份将心比心的体谅、停车等待的5秒与那双主动伸出的手,给老人带来的是润物无声的关怀,还有那份被尊重的温暖。”韩大爷的女儿说。
        这份信任有多深?韩大爷的女儿告诉记者,前段日子孙师傅休息了,韩大爷在车站苦等了半个多小时,任凭其他38路车来了又走,就是不肯上车,最后是她的朋友路过发现了老人,主动上前问询后得知老人竟等了这么久,才赶忙将老人送往富强路的家中。
        牵挂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谈起这段情谊,孙承田说,这份关照,源于更深的情感共鸣。“我的父母都不在了,跟韩大爷相处的这三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子胜似亲‘父子’。”在他心里,每天傍晚等待韩大爷上车,就像在接送自己的亲人一般。
        “照顾好老人是我的本分。”孙承田说,起初,韩大爷总坐在车厢后半部,难以观察他的状况。“有时车还在开,老爷子就颤巍巍站起来往后门挪。”透过镜子看到这一幕,孙承田的心瞬间揪紧。他心里清楚,韩大爷是不想耽误别人,想提前准备。自那以后,他坚持让韩大爷坐在自己视野范围内。“韩大大你坐好,别着急,车停稳再起身。”他会反复叮嘱老人。
        前阵大雨,孙承田临时换了辆车。韩大爷见车号不对,迟迟不上。直到孙承田下车招呼,老人才笑着上车。
        孙承田说,这份牵挂是双向的。若在站台不见老人身影,他总会朝小区方向张望,十有八九能看到韩大爷正加紧步伐赶来。有几天没见到老人,孙承田心里直打鼓。一周后,当那熟悉的身影重现站台,他悬着的心才放下——原来老人因高血压发作在家休养。
        “我能看出来,我的举手之劳,韩大爷都记在心里。”孙承田说,韩大爷知道他开晚班车辛苦,常捎来水果等吃食。这份心意,让孙承田倍感温暖。他说,“只要韩大爷还坐车,我就服务好他。”
        坚守
        人在慢慢变老,城市的服务却不老
        今年47岁的孙承田,是大连本地人。作为一位“老公交人”,他对服务的理解朴实而深刻:“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我们也会老的。现在公交车是无人售票,我们既是驾驶员,也是服务员,不仅要尊重乘客,更要主动帮助乘客。”
        这并非孙承田第一次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老年乘客,他总会细心协调其他乘客让座,遇到赶车的老人,也会多停几秒耐心等候。
        作为公交驾驶员,孙承田深知这份工作接触面广、服务性强,每日要面对成千上万乘客的多样需求。他始终清楚,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发自内心的真诚态度,很难扛起这份责任。十年间,他坚守安全行驶的底线,从未松懈;他坚持“多等5秒”的服务细节,用行动无声诠释着大连公交驾驶员的善良底色与职业担当。他的行为不只是个人服务的延伸,更是城市适老升级的体现。他希望,用微小的时间差,补上老龄化社会里“赶不上”的遗憾,让每一位老年乘客都能清晰感受到,城市正以更贴心的服务、更人性化的关怀,陪着他们稳稳跟上生活的节奏,不让任何人在时光里掉队。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