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重塑执法制度,再造执法流程
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模式上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规范执法检查的新要求,大连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依证监管、精准执法”,重塑执法制度,再造执法流程,创新打造以排污许可为主线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模式,推动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温情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生态环保新动力。
检查“有章可循” 排污许可筑根基
以排污许可为主线,构建全流程清单式执法体系是大连生态环境执法的鲜明特色。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梳理上级关于排污许可监管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印发《大连市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大连市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实施方案》,并按照清单式执法思路编制《通用基础版排污许可执法检查清单》以及造纸、炼钢、电力生产、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行业细化版排污许可检查清单。将执法标准“可视化”“条目化”。创新“1+1+(1+N)”执法模式(即1个涵盖排污许可发证信息名录库;1张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记录表;1个基础检查清单和N个行业细化检查清单),依托全市排污许可信息名录库,将检查表单嵌入移动执法系统,推行“一表通查”,实现问题发现、违法查处、整改指导“一次性到位”,从源头避免重复检查、随意执法,让企业对监管要求“一目了然”,执法人员按单操作“有章可循”。
执法“更准更精” 依托排污平台派单
全市依托排污许可污染源数据库平台,开展“派单式”执法,计划内执法检查任务、群众投诉举报、在线监测异常预警等问题,全部通过移动执法终端推送至网格执法人员,接收到执法任务后,执法人员才可以实施入企检查,现场检查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开展全过程记录,行政处罚案卷笔录全部系统内制作,实现现场执法和处罚全链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全市500多家重点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施,近千套远程监控设备织就“天网”,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装备增强立体监管能力。通过整合排污许可、在线监控、用电数据等多源信息,建立“监测-分析-预警-执法”闭环机制,运用AI技术智能排查问题线索。近年来,通过非现场监管查处案件占案件总数三分之一,既提升执法精准度,又大幅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保障企业不受干扰抓生产。
监管“既严又密” 构建排污许可监管共同体
市生态环境局内外协同构建排污许可监管共同体,形成全市“一张网”治理格局。内部联动上,统筹排污许可专项执法与日常监管,实现管理部门转线索、执法部门核事实、监测部门强支撑的无缝衔接;外部协作上,深化“行刑衔接”,与公检法联合查办重大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查明虚假报告600余份,追究刑事责任,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将合规情况与环保信用、环境税挂钩,让监管更精准、更公平。
服务“暖到实处” 差异管理排污源
结合排污许可类别,创新差异化监管模式,对重点企业每年检查1次,守法经营企业降低抽查比例,正面清单企业免于现场检查,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量化8类排污许可处罚幅度,实施“四张清单”包容审慎监管,今年已对24家首次轻微违法企业免罚148.9万元,减轻企业负担。推出“定制化”帮扶服务,开展排污许可自行监测现场指导,为正面清单企业配备44名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试点网络云空间备案平台,实现企业数据“即传即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以贴心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