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本报“家有两宝,一老一小”非遗研学活动在李氏花馍体验馆圆满举行。活动现场,祖孙携手制作“福袋”“年年有余”花馍的场景温馨动人:60多岁的张阿姨专注装饰福袋时笑得像个孩子,8岁的乐乐第一次用非遗技法做面点兴奋不已。因活动反响热烈,现定于8月6日加开同款体验场次。
一捧面粉里的文化传承
作为大连市级非遗项目,李氏花馍第五代传承人李玉霞曾向央视表示:“花馍是‘活’着的传统,既承载着祖辈的记忆,也是孩子接触文化的桥梁。”活动中,李馆长将亲自指导祖孙组合掌握发面技巧,用揉、捏、剪等手法制作象征吉祥的花馍,作品可带回家珍藏。
学员反馈
71岁方云阿姨
来自开发区的方云阿姨,倒了好几遍车特意来参加活动,她对这项活动赞不绝口:“今天是非常高兴的一天,来参加非遗李氏花馍的体验活动,非常感谢半岛晨报组织的这场活动,我今年71岁了,一辈子都没做过这样好看的花馍!”
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学校小学生和妈妈
体验活动中,来自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学校的小学生也特别投入,神情专注,一直跟着李馆长讲解在学做花馍,她是和妈妈一起来的。妈妈说,孩子非常喜欢手工技艺,这次来感受非常好,非常感谢半岛晨报组织的这场非遗研学活动。
网友xiaoru
“今天的活动我和孩子都特别开心,体验到了非遗花馍制作给予我们的一份安静,也是一份热闹的烟火气,感谢霞姐的耐心教学和团队的热情招待,有机会再来!”
网友queen
“首先要感谢半岛大学堂提供的非遗活动平台。有机会参与此活动很开心,平生第一次亲手制作花样面食,还是有些小激动仿佛回到童年时光……感恩小霞妹妹,手把手教学让我有了做花样面馍的成就感。好开心。”
活动四大独特体验
①代际协作:祖辈传授生活智慧,孙辈贡献新奇创意,合作完成寓意美好的花馍作品。
②文化课堂:通过“福袋”“金鱼”等造型,解读传统吉祥符号背后的民俗文化。
③创意工坊:特设自由创作环节,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半岛老友乐媒体平台。
④温馨时光:包含亲子简餐,提供远离电子屏幕的沉浸式家庭互动时光。
■活动详情
●时间:8月6日(周三)9:30-14:00
●地点:中山区海王府现代城(公交712/935路迎宾路站)
●报名:私信“家有两宝”小编,留言“花馍+人数+电话”
●费用:半岛晨报补贴专享价,含简餐铁锅炖。私信咨询。
这个暑假,让我们以面粉为纸、巧手作笔,书写祖孙专属的温暖记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马薇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