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硬汉”发告别信,街坊纷纷伸援手》后续报道
公益硬汉离世遗愿仍是助人
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捐献的眼角膜助他人重见光明
本期主人公
“公益硬汉”
朱炜
那位充满爱心、乐观坚强的大连“硬汉”朱炜,于7月23日凌晨走了。6月6日,本报以《重病“硬汉”发告别信,街坊纷纷伸援手》为题,报道了这位“公益老大哥”的感人事迹。多年来,他始终奔走在爱心助学、环保宣传等公益一线,用行动温暖社会。令人痛惜的是,由于病情恶化,朱炜最终不幸辞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仍在“助人”。遵照朱炜的遗愿,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捐献的眼角膜将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泪目
重病志愿者发朋友圈告别
6月6日,本报以《重病“硬汉”发告别信,街坊纷纷伸援手》为题,报道了“公益老大哥”朱炜的感人事迹。自2016年投身公益以来,朱炜参与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环保宣传等各类志愿活动数百次。这位身高1.8米、声音洪亮的硬汉,在2021年确诊肾衰竭后无奈退出公益队伍。
5月28日,朱炜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篇长达千字的告别信。按照信中所述,这位曾帮助过百余个家庭的志愿者,因无力承担2万元医疗欠费决定放弃治疗。更令人揪心的是,朱炜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老母亲需要赡养。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瑞新社区书记王丽艳看到告别信后,立即带领社区干部前往探望,并带头发起“爱心捐款倡议”,号召党员、社区工作者和小区楼长伸出援手。
与此同时,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公益志愿者们看到告别信后潸然泪下,大连爱心公益联盟协会副会长范宝霞随即向本报发出紧急求助。
本报刊发报道后,一位92岁高龄的读者特意带着当日报纸从高新园区辗转来到瑞新社区。老人向王丽艳求证此事的真实性,在得到确认后,坚持请王丽艳带路登门。当见到朱炜母子时,老人将6000元善款郑重地交到朱炜母亲手中。“这是我今天一定要完成的心愿,请务必收下。”老人始终不愿留下姓名,只是轻声重复着:“这不算什么,只是一点心意。”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善意,朱炜再三婉拒,终究被老人的执着所打动,含泪接受了这份饱含温度的馈赠。
生前
他许下以身躯回报社会的承诺
6月4日,当记者第一次见到朱炜时,这位被街坊邻里亲切称为“公益硬汉”的男子汉,已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然而,那双依然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柔而倔强的光。“每一份善意都深深刻在我心里,我也在用尽全力回报这份温暖。”朱炜的声音有些颤抖却格外坚定。他说,这段日子让他明白,原来接受帮助比给予帮助更需要勇气,是那些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好心人,让他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与母亲的长谈中,朱炜做出了两个重要抉择:若病情恶化至需要ICU抢救时选择放弃;所有剩余善款在他离世后悉数返还社会。更令人动容的是,他郑重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离世后捐献遗体。他愿以病弱之躯为薪火,传递最后的光和热。
“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奉献,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大连爱心公益联盟协会副会长范宝霞
离世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朱炜的离世令所有人猝不及防。就在7月22日下午,他还神志清醒地自行办理了住院手续。谁也没想到,次日凌晨,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当天晚上9点钟,我看着父亲平稳入睡后才离开,凌晨就接到了父亲离世的噩耗。”朱炜的女儿回忆称,近段时日父亲像往常一样定期在医院进行透析治疗。22日下午,父亲回到家后感觉身体不适,他致电主治医生,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原本,朱炜担心住院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经过再三犹豫,他还是前往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入院后,朱炜接受了医学检查。诊断结果显示,他因长期罹患肾衰竭、心脏衰竭及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各项生理指标已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当日,年逾八旬的母亲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病床前。然而就在深夜,朱炜的病情突然恶化,血压持续下降,情况危急。“入院时医生就问过我,如果出现危急情况要不要抢救……”这位母亲声音哽咽,“我按照儿子的意愿,选择了放弃。”她颤抖着双手,在医疗文书上签下名字,履行着与儿子最后的约定。每一个笔画,都仿佛用尽了她毕生的力气。
朱炜离世后,他的女儿和母亲共同完成了他的遗愿:完成遗体捐献。7月23日傍晚,在朱炜生前租住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他的女儿,她不停抹着眼泪,小心翼翼地捧出两本证书。一本是辽宁红十字会的捐献证书,另一本是大连医科大学遗体和器官捐赠中心的证书。朱炜的女儿说,朱炜的眼角膜已被相关单位接收,将帮助他人重见光明;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根据流程,不仅需要家属的签字,还需核实捐献者本人的意愿。”朱炜母亲表示,朱炜生前就决定进行遗体捐献,曾计划向有关单位申请,但因其行动不便,未能及时完成申请便离世了。后来,医院经过向社区书记等知情人核实,才办理完成捐献手续。
大爱
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奉献
7月23日傍晚,大连爱心公益联盟协会会长、副会长及爱心志愿者在社区书记王丽艳的带领下,来到朱炜家中吊唁。如今,那辆代步的轮椅静静摆放在墙角,出租屋里是年迈的母亲和年轻的女儿,原本狭窄的客厅过道站了四五个人,曾经这个空间只够朱炜一人停留。
“小炜在家时常念叨你们,总盼着病好了能再和大家一起做公益。”朱炜母亲紧握着志愿者的手,竟能准确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虽然素未谋面,但儿子平日的讲述已让这些名字深深印在她的心里。望着眼前这群人,老人眼中噙着泪水,向每一位曾给予儿子温暖与支持的志愿者表达感谢。
“朱炜大哥实在令人敬佩,生命最后一程仍在‘助人’。”一位志愿者感慨道。另一位志愿者看着朱炜的女儿,轻声补充:“没想到当年跟着朱大哥帮忙义卖的小姑娘,已经长这么大了……”看到朱炜的女儿出示的捐献证书时,在场的志愿者们不禁泪流满面。他们想起了曾经并肩战斗的这位“老大哥”——他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字,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从无私付出的志愿者,到接受帮助的受助者,最终回归为倾力奉献的奉献者,他的一生串起了爱的闭环。大概,这就是他心中的‘圆满’。”社区书记王丽艳哽咽地表示,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大连爱心公益联盟协会副会长范宝霞深情地说:“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奉献,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记者刘宣州禾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