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四种情况下飞行属“黑飞”

大连公安详解相关处罚规定


        无人机“黑飞”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备案、未获批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或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飞行行为。7月24日,大连公安发布提醒:无人机不是“想飞就飞”,稍有不慎就可能违法。那么,哪些情况属于无人机“黑飞”?又可能面临哪些处罚?
        未实名认证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警方提示
        所有无人机必须在民航局UOM平台注册并粘贴二维码,未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即属违法,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处理。
        无执照操控
        条例第五十条明确:未取得操控员执照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特别警示
        操控微型、轻型无人机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应当熟练掌握有关操作方法,了解风险警示信息和有关管理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应当取得操控员执照。一旦引发事故,公安机关将联合民航部门进行惩处。
        管制空域违规飞行
        条例第十九条明确管制空域划设标准。国家根据需要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以下简称管制空域)。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下列区域上方的空域应当划设为管制空域:
        (一)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二)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
        (三)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四)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
        (五)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六)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七)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八)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操控模型航空器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划定的空域外飞行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飞行,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机,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重点区域提示
        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军事管理区、城市核心区等禁飞区及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等未报备飞行,均属违法情形。
        其他违反公安行政管理行为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特别警示
        曾有飞手在演唱会现场违规航拍,险些与低空作业的救援直升机相撞,酿成重大事故。
        提醒
        无人机安全合法飞行“五须知”
        ●要实名:请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https://uom.caac.gov.cn)为无人机依法登记,获取专属二维码并粘贴机身,让每架无人机都有“合法身份”。
        ●需申请:若通过通信基站或互联网中继飞行,或需飞越集会人群上空,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操控无人机,实施集群飞行表演,运载危险品或投放品(常规农用无人机作业飞行除外),记得提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让每一次起飞都合规有序。
        ●勿黑飞: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管制空域范围以外的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空域。请在适飞空域内飞行,不超高,不超速。航模(穿越机)应当在划定的空域内飞行。
        ●讲安全:飞行前务必检查设备状态,确保符合飞行条件;夜间飞行请开启警示灯,更要杜绝酒后操控、恶劣天气飞行及人群密集区上空飞行。
        ●重公德:未经许可,不闯他人住宅、办公场所等非开放区域;不得利用无人机窥探偷拍、录音录像侵犯隐私,更不触碰法律红线。
        刘晓楠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
        记者黄凤桐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