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蚊虫多
市疾控中心:警惕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蚊虫多,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以传播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病毒性疾病,给人和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市民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蚊攻略。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是什么?
据了解,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疾病。其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基孔肯雅热发病。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韩乐强表示,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会经历1至12天(通常为3至7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病。患者会有皮疹、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等类似流感症状,发热情况一般会持续1至7天,然后自行退热。有的患者在退热后再次发热,出现多日“双峰热”(体温“发热-退热-再发热”的波动模式),持续3至5天后症状消失。
此外,剧烈的关节痛、关节炎也是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特征。伴随发热,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腕关节、踝关节、指/趾关节疼痛和肿胀,也可累及膝、肩等大关节,关节疼痛多为对称性,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一般会随着治疗症状减轻至消失。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属于输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但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出现症状1至5天内)和隐性感染者是病毒的传染源,可引起伊蚊的感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和及时治疗感染者。
基孔肯雅热预后如何?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为自限性疾病,及时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急性期受累的关节持续性炎性关节痛和风湿病症状。
据韩乐强介绍,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也十分类似,并且,两种疾病可同时发生,需专业鉴别诊断。
旅游出行需注意哪些事项?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蚊攻略。归家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选择含有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按说明使用;选择有纱窗、蚊帐的住所,睡前检查床铺;减少清晨、黄昏时段户外活动,此时蚊虫最活跃;远离积水容器,避免在竹林、草丛长时间停留。特别提醒归国人员,曾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或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务人员2周内的旅居史。
防蚊灭蚊措施有哪些?
伊蚊的繁殖依赖小型积水,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安装纱窗、纱门,修补墙洞,防止蚊虫入侵;在睡觉时拉上蚊帐,能有效将蚊子与人体隔绝,尤其适合儿童、孕妇等人群。选择蚊帐时,要注意其材质的透气性和遮光性;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此外,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防蚊灭蚊。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首席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