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蜈蚣 和蚯蚓是近亲

海钓“万能饵”沙蚕“婚舞”成最后狂欢


        大连三面环海,是垂钓爱好者的胜地。有一种生物,有着密密麻麻的脚和长溜溜的身体,俨然是海生版本的蜈蚣,第一次见到它的人会忍不住吓得原地起跳,对于“钓友”们却是“香饽饽”般的存在,它就是沙蚕,被誉为“万能钓饵”,是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海钓饵料之一。这种其貌不扬的小生物,生殖现象却充满仪式感和悲壮色彩,它看上去并不好惹,却在部分地区被端上餐桌。日前,记者采访了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研究员赵欢,请她讲述沙蚕不为人知的一生。
        神似蜈蚣   和蚯蚓是近亲
        细长并且蠕动的身体两侧,成对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脚”,沙蚕的样貌看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沙蚕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的一类。它与蚯蚓同属于环节动物门,因此,体型看起来与蚯蚓接近,其身体两侧分布着肉质凸起的疣足,疣足中间长有刚毛,看上去俨然是海生版本的蜈蚣,因此又被称为海蜈蚣、海虫、海蚂蟥。沙蚕体前具较发达的头部,在头部有眼点、触手等感觉器官,便于其寻找食物。在我国,沙蚕广泛分布于海湾、河口、浅海、潮间带等沿海环境中。
        独特的婚舞   狂欢后的涅槃
        沙蚕适宜生长的水温为8℃~28℃,与大多数海产动物相比,沙蚕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在5~35盐度范围内都能存活。
        沙蚕的幼年时期喜欢浮游生活。虽然它们已经有了可以安稳居住的洞穴,但却不安于一直待在洞穴中,有时候它们会在早晨和傍晚时分离开洞穴,像鱼群一样在水中聚集浮游,这种现象称为“起水”,这是幼龄沙蚕特有的现象。当它们的体长达到4毫米以后,这种现象就极少发生了。有研究人员推测,沙蚕幼体离开安全的洞穴、冒险聚集浮游,可能是为了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沙蚕的生殖现象较为独特。当它达到性成熟时期,便会换上华丽的“盛装”——多数典型的海洋种类于生殖前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异,即所谓的生殖态,这种具生殖态的虫体又称异沙蚕体。届时,异沙蚕体的虫体长度会变短,生殖体节的疣足会变宽变扁,刚毛由排成扇状的桨状刚毛替代。在温度、月光、潮汐等环境的影响下,分散而居的雌雄沙蚕会不约而同地离开栖息地,从栖息的海底浮于海面集体排精放卵,这种现象称为“群浮”。群浮一般会在满月或新月进行。
        环节动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等生物,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沙蚕这种环节动物却有着复杂的婚舞行为。每当满月或新月之时,群浮的沙蚕雌、雄个体开始相伴作圆形的旋转运动,边旋转边排精放卵,这便是婚舞。婚舞一般表现为起浮于水面的一个或多个雄体围绕雌体旋转跳舞。开始的时候速度较慢,在性信息的作用下,游动速度越来越快,整个游动过程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成千上万只沙蚕同时婚舞的场面非常壮观,当然,这也是它们最后的狂欢。婚舞后的雌雄沙蚕多下沉于海底死去,将其子孙留给大自然去抚育长大。
        海钓“万能饵”   南方人“盘中餐”
        沙蚕的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67.77%,粗脂肪占23.24%,在自然海域中很少有鱼类能够抵挡住沙蚕的诱惑,沙蚕也因此被称为“万能钓饵”,是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海钓饵料之一。
        在大连地区海水退潮时,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到海边潮间带挖掘的虫子一般都是沙蚕。常见沙蚕品种有旗须沙蚕,也称小黑蛆,体色呈青黑色;独齿围沙蚕,也称小红蛆,身体为粉红色;日本刺沙蚕,也称水蛆,背面呈淡红色或黄绿色,腹面多为粉白色;双齿围沙蚕,也称沙蛆、青虫,身体背部呈绿色;多齿围沙蚕,也称红沙蚕、红青虫、红虫,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沙蚕种类。在菜市场售卖的大寄居蟹壳中,还会看到一种环唇沙蚕,这种沙蚕喜欢钻入各种螺壳内,尤喜与大寄居蟹共生。
        尽管沙蚕长了一副不好惹的模样,却抵不过贪吃的人类,虽然在北方鲜有食用,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以及东南亚一带,沙蚕不仅被请上了餐桌,还被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吃法。南方常见的食用沙蚕称为禾虫,学名是疣吻沙蚕,这类多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底的浅海、河口或稻田,已有研究发现禾虫具有补脾益胃、补血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在广东地区会把禾虫与鸡蛋一起蒸食,也可以煎炸,或制成禾虫干、禾虫饼、禾虫酱等。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媛媛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