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构建科学体系:

跨学科融合多元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深入推动大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半岛晨报与大连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以劳育人·大连市中小学特色劳动教育展示活动”。多年来,大连市中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涌现出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今天,我们走进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感受他们的劳动教育特色与成果。
        育人特色
        构建“四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是国家级“双新”示范校、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大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构建了以“劳动通识课、劳动跨学科融合课、劳动主题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化课程体系,开辟了“知识积累、能力构建、实践创新、价值塑造”的完整育人路径,形成校内外互动融合的劳动教育格局。
        此外,学校推进劳动教育教学评一体化,制定量化考核清单,融合多元评价与过程性档案,借助数字平台实现作品评选、学分认定等全流程管理。智能化评价体系整合技术数据与教师指导,为学生劳动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元课程
        跨学科融合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构建了以劳育人特色化课程体系。其中,劳动通识课:通识启智,科技认知筑基。该课程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设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职业技术基础、传统文化基础、创意智造基础、劳模精神等课程。劳动跨学科融合课:技术深耘,应用能力锻造。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尤其信息与通用技术,精心打造“智慧劳动”跨学科融合课程20余个,引导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此外,劳动主题活动:活动创新,科技赋能实践。学校推出“劳动有我,节节溢彩”主题劳动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及纪念日元素和科技手段相融合,推动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劳动实践活动:协同共育,跨域创新育人。学校设立校园服务岗,通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充分调动家庭资源,促进了家庭关系和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校长说】
        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党总支书记田庆斌:
        深耕劳动教育绽放智慧之花
        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大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正以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关注未来”的育人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
        学校精心构建了特色课程体系,重点在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方面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开辟了“知识积累、能力构建、实践创新、价值塑造”的完整育人路径,形成校内外互动融合的劳动教育格局。学校还创新性开展劳动教育教学评一体化,制定量化考核清单,融合多元评价与过程性档案,借助数字平台实现劳动作品评选、学分认定等全流程管理。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评估学生劳动素养,个性化定制劳动实践方案,构建智慧劳动教育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记者李洪波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