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 6月2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主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新进展研讨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的特邀学者以及国内骨质疏松及骨折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大连,共同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进展。
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的多个前沿领域。来自日本的多名专家学者就各自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日本红十字会爱知医疗中心名古屋第二医院的佐藤公治教授详细介绍了日本在脊柱微创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他表示,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救治原本手术风险高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这不仅能挽救他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在骨折后快速恢复活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显著延长他们晚年阶段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是存活时间。佐藤教授的发言为与会者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同时也为国内骨科领域的微创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日本冈山医疗中心竹内一裕教授回顾了中日两国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历程,并展望了数字脊柱技术的未来发展。他提到,数字脊柱技术的引入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的学术合作开辟了新的方向……日本专家学者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国内专家方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岩松教授围绕“Kummell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了专题报告,他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总结了Kummell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雪原教授解读了《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国专家共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郭蔚莹教授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表示,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西安市红会医院曾玉红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孟斌教授、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宏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和理念进行了精彩分享。
作为本次的承办方,王宏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不仅为骨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微创技术、数字化技术及创新策略的不断进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水平将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