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近30万人死于跌倒,60岁+老人占50%以上。跌倒在我国意外死因中排第四,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摔”。如何让老年人远离这一隐形威胁?5月19日,在沙河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支持下,半岛晨报社联合贝壳公益、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大连育圣康复医院共同开展的“我来教您防跌倒”公益项目首站走进星海湾街道化物所社区,以23位现场参与的老年居民为起点,在沙区银龄群体中筑起“防摔”安全网,也标志着半岛晨报“智慧助老”公益系列活动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一堂关乎生命的必修课
19日下午2点,化物所社区二楼活动室里座无虚席。沙河口区“我来教您防跌倒”系列公益项目开课仪式在这里启动。现场,沙河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苑达,贝壳找房大连站市场总监于洋,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团委副书记白雪,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康复医学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高超,半岛晨报社老年与健康事业中心老友乐学主理人杨雪等参加了启动仪式,由社区书记王颖主持。
作为沙河口区首批开课社区之一,当天,仪式现场有23位化物所社区老年居民参与课堂,认真听取了爱心讲师分享的防跌倒健康知识,并在讲师、助教和贝壳公益志愿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运动防跌倒动作。
据了解,该课程设计充分考虑银龄人群的理解认知和适应性,第一课聚焦“认识跌倒”和“运动防跌倒”,通过互动训练帮助老人提升平衡力;第二课则针对“疾病管理”和“居家改造”,向老人介绍与跌倒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并教老人排查家中安全隐患。
专业力量+温情陪伴让知识入脑更入心
“您试试扶住椅背,慢慢抬腿——对,就是这样!”根据贝壳公益联合北京协和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的《老人防跌倒手册》内容,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的志愿者半蹲着,为78岁的李阿姨调整动作。专业的指导加上温情的陪伴成为该课程的一大特色亮点,让银龄人群对防跌倒知识的获得和使用不仅入脑更入心。
据介绍,沙区首批参与“防跌倒”公益课的社区覆盖全域七个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是星海湾街道化物所社区、南沙街道南沙社区、李家街道绿波社区、黑石礁街道共建社区、春柳街道丝绸路社区、西安路街道如意社区和马栏街道红凌社区。
该项目爱心讲师团队来自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针灸推拿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他们分别是谢婉婷、王一童、刘忠晔、张哲源、王梓伊、高健婷、孙杨、孙惠、李卓倩、廖子钧、张哲源、曲天翔、吴美萱、曹丞泽、焦禹涵、滕海悦、李鑫宇、郝怡然、刘忠晔、黄浩涵、郑杰睿、李彦娇、曹丞泽、孙惠、王子怡、闫俊楠、叶一丹和陈朝阳,共28位同学。与此同时,为了增强讲师团队的专业性,大连育圣康复医院的刘传霞、刘日祖、王冠、李世博、娄伟和李家庆等专家也在百忙之余加入爱心讲师团队,为银龄群体筑起“防摔”安全网贡献重要力量。
从“防跌倒”到“社会护老”的深层探索
对于该项目在沙区的落地,沙河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苑达表示,大连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数的30%,公共服务必须从“基础养老”向“品质养老”升级。下一步,沙区的防跌倒课程将结合社区网格员培训、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政策,形成长效干预机制。
对此,贝壳找房大连站市场总监于洋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健康科普,而是对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探索。”作为活动发起方之一,据贝壳统计,截至目前,贝壳公益联合半岛晨报社已在大连近60个街道社区开课,惠及老人千余人。在大连,该项目将致力打造“课堂学习-家庭实践-社区随访-反馈优化”的良性闭环。
正是为了实现《老人防跌倒手册》扉页上的“别让跌倒成为人生的‘休止符’”,当专业医学知识化作社区课堂的欢声笑语,当年轻人与银发族的手为“防跌倒”紧紧相握,这座城市正在书写最质朴温暖的民生答卷。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