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傅家庄海域,发现一头体长超过1.5米的东亚江豚漂浮海面,尸体已开始腐烂。令人吃惊的是,这头江豚腹部竟有多处边缘光滑的圆形孔洞,疑似人为所致。目前尚无法确定江豚受伤时是否位于大连海域,也不排除尸体系从其他海域漂流而来的可能性。
海兽尸体腹部有多个光滑孔洞
4月25日下午3时许,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水域组队员潘日升、宋雷,在傅家庄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起海洋生物死亡事件。当时,两人驾驶冲锋舟巡逻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巡查,突然注意到远处漂浮着一个异常物体。
“起初我们还以为是漂浮的垃圾,靠近后才发现是一头已经死亡的海兽。”潘日升回忆说。经初步观察,这头海兽体长超过1.5米,身体呈纺锤形,体表光滑,背部呈青灰色,腹部为白色,体型圆润饱满。“从外形特征判断,这应该是一头江豚。”更令人揪心的是,救援队员在这头海兽的尸体上发现了可疑的伤痕。潘日升详细描述道:“它的腹部有多个圆形孔洞,这些孔洞边缘异常光滑整齐。如果是自然原因或与其他海洋生物搏斗造成的伤口,边缘不会如此规则。”
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显示,这头海兽尸体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腐烂,腹部朝上漂浮在海面上,多个规则的圆形伤口清晰可见。“这些伤口可能是人类使用某种器具造成的。”潘日升分析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令人痛心了。”目前尚无法确定江豚受伤时是否位于大连海域,也不排除尸体系从其他海域漂流而来的可能性。
不排除人为因素造成江豚死亡
大连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海兽研究的孙峰在查看相关照片和视频后,根据生物体态特征初步判定这是一只亚成体东亚江豚。结合当前海水温度及尸体腐败程度,推测其死亡时间较长。
孙峰介绍,东亚江豚又称江猪、海猪,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东亚江豚是中国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针对江豚腹部的孔洞特征,孙峰分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这些孔洞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创伤,也可能是尸体腐烂过程中形成的。”
专家指出,江豚常出没的近海区域与船舶航线高度重叠。船舶航行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会产生强大冲击力。由于江豚具有较强的好奇性,时常靠近船舶,极易被螺旋桨击伤。据孙峰介绍,近年来在大连地区发现的死亡江豚案例中,螺旋桨击伤是主要致死原因,其次是渔网缠绕和误食塑料制品导致的死亡。
孙峰特别提醒公众,若在海边发现受困或受伤的海洋哺乳动物,应立即联系渔业主管部门,由专业救助人员实施救援,及时救助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对于已死亡的江豚,相关部门将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