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海军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条发展之路离不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的贡献。
1958年8月,黄旭华被召来京,参与核潜艇项目研制,开启了隐“功”埋名30年的人生之路。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过程中,他带领科研团队从海量的文献里去粗取精,寻找有助于研发的蛛丝马迹,再将它们整理成设计方案,逐步攻克了“七朵金花”——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
就在核潜艇研制不断推进的关键时刻,黄旭华的父亲去世,但由于严格的保密条例,他无法给家里任何回复,只能将那封来自家乡的信件默默放入抽屉,继续投身研发工作。1970年,我国091型核潜艇下水,并开展一系列海上试验;1974年,“长征一号”091型核潜艇正式入列。
当潜艇达到最大自持力极限考核试验目标后,1988年,最为关键的极限深潜试验被提上了日程,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
家门可以不入,舰艇不能不登。黄旭华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从全国科学大会奖到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再到我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黄旭华屡获荣誉,却淡泊名利,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捐资1100万元设立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着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他还多次到大中小学作报告、作科普,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宣讲核潜艇精神,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和国防建设奋斗终身。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