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真招硬招实招推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突破100万户
2月6日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坚持需求导向公开承诺践诺 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以“持续创优升级,打造标杆城市”为主题,邀请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冷雪峰,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原驰,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国良,大连市公安局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王国文,大连市体育局局长赵日强介绍有关情况。
2024年,大连将“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作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之一,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高位推动促进质量提升,全力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水平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激发经营主体信心活力。高标准制定5.0版营商环境质量提升方案,60条举措344项具体任务全部完成。高质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践诺”活动,62条硬举措全部兑现。高站位制定《大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一把手”责任。高效率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专项整治,市级层面累计解决问题856个,建立长效机制300余个。高起点出台《大连市经营主体服务条例》,成为东北首个服务经营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同时,注重推进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一体优化,累计帮助企业解决1.8万余个实际问题。大连获评2024年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上榜“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税费诉求‘通答’”“行政职权管理系统”“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等多个案例在全国、全省叫响。2024年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3.65万户、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
以有为政府推进有效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要素集聚的市场环境。融入全国大市场。出台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政策措施,聚焦氢能、物流、养殖、电商等重点特色产业加力政策扶持,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培育市场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英歌石科学城投入使用,梯度培育雏鹰、瞪羚企业超300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6家科技支行在连挂牌,全省首单民营企业1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要素成本再集聚。信用贷款拓展至全部个体工商户,“首贷服务”累计放贷款近24亿元,“掌连金融”平台助企获贷超1亿元;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11个,新增高层次人才971人,引进外籍人才3431人,我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政务服务再优化。省内率先建设行政职权管理系统,300个事项“全市通办”,200个事项“区域通办”,59个应用场景“一件事一次办”,952个服务事项“掌上办”;“综窗”系统覆盖全市3500个综合窗口。
以法治力量稳定市场预期,营造监管到位、保护有力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监管。试点推行重点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省内率先实现招投标领域评标专家唯一身份管理。保护企业权益。深入开展“三涉”专项监督行动和集中打击拒执专项行动,全年共执结案件5.56万件,到位资金621.24亿元;运行大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导中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强化多元解纷。打造“非诉善治和风滨城”司法品牌,诉前分流案件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84%;推行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一窗通办”。
以开放包容打造国际形象,营造智慧便利、内畅外联的贸易环境。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等10余项政策落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25项;推进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建设,创新推出RCEP公共服务平台,商务区对成员国进出口增长超10%。提升通关便利。实施口岸船舶入境“7×24”小时通关,大连关区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达到28.84小时、0.76小时,同比压缩14%、13%,进境旅客通关平均时长压缩60%,成为全国同时实施海陆启运港退税政策三个城市之一。“大窑湾·智慧港口2.0”全面投用,“辽智通”大宗散杂货智能操作系统上线。优化外贸环境。集装箱航线总数达106条,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0%;国内首个港口支付、省内首个机场支付服务中心落地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