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利器”降息,大额存单年利率降至“1”字头

低息时代稳健投资咋选择?听听业内人士如何建议


        作为曾经的“揽储利器”,大额存单在一轮轮的存款“降息潮”影响之下,利率也渐次下行至“1”字头。近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大额存单年利率均破“2”,且五年期产品均已停售。业内人士表示,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低风险的稳健投资者可能需要考虑资产的合理配置。
        大额存单利率步入“1”字头
        近期,国有四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均已跌破2%,步入“1字头”。记者上周登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行手机App,显示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并无5年期产品,且最高年利率也只有1.9%。市民刘先生表示,去年的时候还有2.8的利率,当时还觉得有点低了,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跌到了1.9%,已经考虑近期看看其他的理财产品。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目前国有四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基本保持一致,前1年期、2年期均为1.45%,3年期为1.9%。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年利率仍在2%以上,但是普遍处于售罄的状态。以某股份行为例,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15%,但是已经显示售罄,其余大额存单产品的年利率均在2%以下。而据西安某股份行理财经理表示,该行3年期的产品很快也会调整利率水平,与国有行保持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利率相对较高,大额存单长期被视为银行“揽储”利器,目前,国有四大行定期存款与大额存单的利率差加速缩窄,部分大额存单产品更是与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对齐。
        降低负债成本   调息已是必然
        从2015年刚面世时的“遇冷”到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的揽储“利器”,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一度节节攀升,顶峰时在4.2%以上,受到了越来越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相关数据显示,从2021年以后,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迹象。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理财市场的收益波动,很多低风险投资者对于大额存单一直青睐有加,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深受保守型投资者青睐,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经面世基本上是“秒光”。面对越来越稀缺的高收益大额存单,不少人卡点苦守银行App,感叹“秒没”,甚至还出现了收取手续费、代抢大额存单的“黄牛”。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额存单利率与定期存款接近,利率优势已不是很明显,且不少银行也正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中长期大额存单开始停售。大额存单起点金额高、期限相对较长,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主要是为了降低负债成本。为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和利润合理增长,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压降负债成本,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大额存单利率走势受市场利率、市场供求、银行负债管理等方面影响,但就目前看,存款市场存在供需结构失衡,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等问题,银行对大额存单的发行数量和定价方面保持谨慎。
        
    ■业内解读
        低息时代还有什么稳健投资方式?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有投资者感慨,“再见了,高利率”。那么,在存款利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还有其他稳健的投资方式吗?
        西安某股份行财富投资顾问表示,投资回报率下降带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而存款利率的下行也会进一步带来投资于高息存款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走低。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替代中长期大额存单的“缺位”,建议可以适当配置期限在半年到3年期的低波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和部分保本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建议,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尽量调整好投资心态,首先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每一笔钱的投资风险收益要求,综合进行资产配置。
        目前来看,大额存单收益优势不够明显,因此普通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收益和风险偏好,平衡好流动性需求。
        该人士还表示,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政策短期内收紧或转向的概率不高,甚至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1-3年期限的债券受到超长期国债发行供给和流动性冲击的影响较小,下行风险相对可控,投资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在此环境下,投资1-3年期限低波固收理财产品能获得比存款更优的投资收益。 据华商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