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上的高考生成了收红包的“工具人”?


        正值毕业、升学季,升学宴、谢师宴等宴会正在举办中。在一些地方,“不管考啥样,都得办升学宴”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各地餐饮商家也因此推出各式各样的升学宴套餐:平步青云宴、鹏程万里宴、鱼跃龙门宴、金榜题名宴……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升学宴是为庆祝考生结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站上了新的起点;有的升学宴则是为父母亲戚的人情往来而举办。近日,针对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等宴请,多地相关部门明令禁止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00后,花式整活升学宴
        高考结束后,经过了最后一关——报志愿,这届00后考生开始策划起自己的升学宴,期待为这场人生大考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去年夏天,大一学生若若就在高考后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从确定来宾、预订酒店到设计环节、写主持稿等等,都由她自己策划。为活跃气氛,她设置了一个抽奖环节,并设计了抽奖券的样式,还为来宾准备了伴手礼。当若若穿着一袭纯白的礼服入场,她看到了父母脸上的幸福、长辈们脸上的骄傲和朋友们由衷的祝福。叔叔阿姨们向她举起酒杯,“今天我太高兴了,多喝了一些”。在现场,父亲的朋友——一位热情外向的大叔走上台为她唱了一首歌。
        宴席结束后,若若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学习是我一个人的事,因为必须我自己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但又好像是很多人的事,因为我的学业牵动着爱我的人炙热的目光。
        和传统的宴席不同的是,若若的升学宴不收礼金,只为庆祝高考结束和新的人生阶段到来。在她的家乡江浙地区某市,办升学宴基本形成了一种习俗,然而,并不是每个考生都拥有一场合心意的升学宴。
        “我从我爸朋友圈知道我要办升学宴”
        除了真正想为自己办一场升学宴的高考生,还有一些考生“被迫”参加自己的升学宴。对此,有考生表示,看到朋友圈里的请柬才得知这个消息,“我从我爸朋友圈知道我要办升学宴”。
        为了不办升学宴,刚参加完高考的楚楚正在与父母周旋中。楚楚来自江苏苏州,她告诉记者,在当地有一个说法,高考之后的升学宴和20岁生日一同举办。无论高考分数高低,上的是普通大学还是名校,都会办升学宴。楚楚高考之前,父母参加过几次亲戚家的升学宴,随的礼金金额在几百到一两千不等。
        办升学宴是当地的习俗,父母认为是“面子上的事情”,但楚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必要。她不愿意将自己的升学宴作为向亲戚收红包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她无法决定谁来参加她的升学宴。“一些亲戚分还没出就问我能考几分、上什么大学,还有的想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来获得优越感。花大价钱请一群我不喜欢的人吃饭,有什么必要?”
        在楚楚的想象中,升学宴应该邀请十多年求学过程中真正帮助过她的人,以及关心支持她的朋友,并且可以不收任何礼金。经过几番商议,楚楚的父母终于暂时决定不办升学宴。然而,为了收回礼金,一些考生家长借考生的名义办升学宴,在本属于自己的升学宴上,这些考生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还有考生向记者表示,她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线,报考了几所专科院校。父母坚持要办升学宴,然而,周围亲戚朋友家的许多同龄人都考上了名校,升学宴的日期临近,想到他们会来参加升学宴,她的心理负担与日俱增,“我真的不想办,一想到那个场面就觉得尴尬。”
        多地严禁违规操办参加升学宴
        对于庆祝升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向记者表示,家长因为子女升学而报喜,宴请教师和亲朋好友,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少地区出现攀比风气,讲排场、重面子,甚至对亲戚朋友进行人情“绑架”,带来了沉重的人情负担,不符合移风易俗的要求。与此同时,不是所有考生都如愿以偿,升学宴也带来同侪压力,加剧教育内卷。
        马亮认为,可以选择考生在入学前远途旅行,行万里路。如果确有必要,可以小范围请至亲好友庆贺。
        记者注意到,正值毕业、升学季,多地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发布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议书,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例如,“兰州微教育”公众号发布倡议书称,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员工要自觉遵守廉洁纪律规定,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升学宴”“谢师宴”,不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微信红包等,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约束好个人及家人行为,信守师德规范,履行师德承诺。
        营口市纪委监委发布通知,动员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知称,严禁借子女升学之机,以自己或他人名义违规大操大办、代办、提前或延后操办、隐蔽场所操办、只收礼不办宴席、分批分次“化整为零”等违规操办“学子宴”“谢师宴”活动;严禁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通知本单位、本系统人员、管理服务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人员参加“学子宴”,以及由管理服务对象支付相关费用等行为。(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声音
        别让“升学宴”成为尴尬的“人情债”
        移风易俗,营造清爽的社会交往环境。最近在一些地方,“不管考啥样,都得办升学宴”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各地餐饮商家也因此推出各式各样的升学宴套餐:平步青云宴、鹏程万里宴、鱼跃龙门宴、金榜题名宴……五花八门的宴席,让升学庆祝变了味。
        “升学宴”的初衷,是表达对考生的嘉奖与祝福,一些聚餐的亲友也能感受喜庆的氛围。但是,很多“升学宴”过于讲排场,也让人们背负“人情债”,背离了美好的初衷。事实上,一些“升学宴”已经成为纯粹收取份子钱的契机。据悉,为了能“讨回”自己曾经交出去的份子钱,哪怕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上好学校,有些家长也会坚持办“升学宴”。
        如果参与者都能感到快乐,是发自真心地祝福成绩优异的孩子,并且宴席符合不奢侈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那么这样的“升学宴”也无可厚非。只是,那些仅仅出于物质利益考虑、只想维护面子的   “升学宴”,确实意义不大,也没必要举办。
        现实中,一些变味的“升学宴”还容易滋生各种不良现象乃至腐败行为。要面子、讲排场的“升学宴”背后,往往都存在奢靡浪费的问题。来的人不多,浪费的餐食不少,是不少“升学宴”面临的尴尬现状。还有一些公职人员举办和参与的   “升学宴”,容易成为不正当利益输送的场合。对此,多地纪检监察部门都明确严禁领导干部借子女升学之机,以自己或他人名义违规大操大办“升学宴”。包括一些“升学宴”的变种,比如“谢师宴”“庆功宴”之类的宴请活动,也在禁止范围之内。这样严格要求的目的,就是防止聚会的“面子”大于“里子”,严防腐败行为。
        其实,“升学宴”与婚礼一样,本身只是表达祝福、寄托美好希望的一种方式。如果想增加生活里的仪式感,其实有很多更人性化的方式。比如,只邀请最亲近的亲友,举办小规模的聚会,而不是大操大办,讲究排场。
        高考生可以勇于说不
        升学宴真要办,也应由高考生主导,宴会标准、受邀对象、内容安排、表现形式等,都由高考生做主。如新闻中列举的若若,从确定来宾、预订酒店到设计环节、写主持稿等等,都由她自己策划,不收礼金是最大亮点。
        当然,最好是高考生对某些不伦不类的升学宴大声说“不”,明确反对这类活动。即将迈入大学的高考生,大多接近18周岁或已经过了18周岁,完全有能力自己决定升学宴怎么办,或者要不要办。对高考生而言,这是高考之外的另一种   “大考”,不充当父母收红包的“工具人”,或者不充当父母膨胀自吹的   “喇叭人”,高考生的这一“考”才能得高分。
        而作为高考生父母,不能只顾自己讲排场、重面子、收红包,而忽略孩子的心理。例如有考生表示,她的高考成绩很一般,但父母坚持要办升学宴。而参加宴会的亲戚朋友家不少同龄人则考上名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对比让她感觉伤害不轻。即便是高分考生的家长,也没必要以沾沾自喜的心理大办升学宴。一来,自己的孩子未必喜欢大操大办升学宴,不该忽视孩子的意见;二来,给亲戚朋友增加经济负担,随礼礼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三来,也不符合勤俭节约和相关禁令的精神,对孩子、对社会都是不良示范。
        笔者以为,在是否举办升学宴这个问题上,家长们务必尊重孩子意见;而高考生也要有明确的态度,要有对某些升学宴说“不”的勇气,争取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为自己做主。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台海网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