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强迫症,酷似七巧板

航母甲板为什么不对称?


        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从外观上看,它与山东舰和辽宁舰的最大区别就是采用了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如何在狭小的飞行甲板上满足舰载机的起降作战需求,是航母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点。因此,飞行甲板也就成为了航母整舰设计中的重要一项。作为海军舰艇中最大的舰种,航母的甲板是不对称结构,有的舰艏还是上翘的,例如我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实际上航母甲板的形状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
        早期尝试
        航母发展的初期,对甲板的设计也处于摸索之中。由于当时的飞机很轻,起飞速度低,起飞需要的跑道很短,一般都是改装战列舰或巡洋舰的前甲板。1910年11月14日,美国海军航空先驱尤金·伊利就驾驶着一架双翼飞机从“伯明翰”号巡洋舰改装过的前甲板上起飞,飞机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滩上。这是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两个月后的1911年1月18日,他从附近的陆地上起飞,并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改装过的后甲板上完成了降落,创下了人类首次从军舰上起降飞机的纪录。
        1912年5月9日,英国海军航空先驱查尔斯·萨姆森驾驶飞机从行驶的“爱尔兰”号战列舰上起飞,成为第一个从行驶军舰上起飞的人。
        1917年6月,英国以“暴怒”号巡洋舰为基础,在舰体前身加装大型飞行甲板,改装成航空母舰。同年8月2日,英国海军上校爱德温·邓宁驾驶“幼犬”式战斗机成功降落在航行中的“暴怒”号上,成为了第一个降落在行驶军舰的人。然而,在之后的降落尝试中,他不幸身亡,成为第一位死于航空母舰降落意外事故的飞行员。
        在“暴怒”号上着陆,飞机必须要绕过舰体中部的舰桥,着陆条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暴怒”号在1917年11月被送回船厂进行改装,在后甲板新增加了91米长的甲板。然而中部舰桥和烟囱仍然存在,在军舰行驶中引起的乱流严重影响了飞机着陆,并且无法高效调度舰载机。因此“暴怒”号又不得不进厂改造,把中间的建筑去掉,连通前甲板和后甲板。航空母舰甲板前后贯通的形式这才确定下来。
        早期航母甲板的改装不限于单层。英国就曾改造过双层飞行甲板的航母。日本的“加贺”号和“赤城”号航母也曾尝试过三层甲板。下两层是起飞甲板,最上层是起降两用。看似成功实现分流,并且舰载机的出动架次频率可以翻倍,然而现实证明这并不是一种好方法。
        全通式平直甲板
        通过对“暴怒”号的改装摸索,世界上第一艘拥有全通式平直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于1918年9月正式服役。它是英国皇家海军从邮轮改造而来的,采用了覆盖整个船体、可供飞机起降的木制全通甲板,没有指挥塔,也没有烟囱。但这样的设计仍有弊端:第一,废气从船尾排出,这使得飞机降落时会受到额外的气流影响,同时也会阻碍视线。第二,甲板上没有舰岛,不利于飞机的起降调度。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英国正式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建造了直通式甲板和舰体右侧的舰岛。此后,这种布局渐渐成为二战前后航母的主要形式,例如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约克城”级航母、“列克星敦”级航母,日本的“赤城”号、“加贺”号等。
        这个时期航母的最大缺陷是舰载机无法同时起飞和降落,起降效率极低。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在拦阻索和拦阻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直通式甲板的起飞作业和降落作业可同时进行。但实际上大多数航母飞行甲板长度有限,导致前后两个作业区缓冲距离过短,起飞和降落难以同时进行,影响了航母作战效能的发挥。
        中途岛战役时,日军的航母战斗群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攻击完美军的日机返回后盘旋等待降落,而航母上的飞机则等待起飞。由于无法同时起降,如果先让航母上的飞机起飞,返航的飞机就会燃油耗尽坠入大海。日军指挥南云忠一不想承受这个损失,决定先收回飞机再起飞。结果这段时间航母几乎毫无战斗力,让美军打了个时间差,这成为日军中途岛战役失败的一个因素。 斜角甲板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初,喷气式飞机时代到来。由于喷气式飞机降落时速度过快,留给飞行员的操纵反应时间和容错率都大幅减少;为了安全考虑,舰艏区域要尽量清空,以免降落失败后发生碰撞等更大事故,这些都对航母的飞行甲板提出了新要求。直通式飞行甲板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即使延长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朝鲜战争中,美军先后派遣了11艘航母参战。这些航母并没有在战斗中受损,相反,却出现了多次因舰载机降落引发的严重事故。例如在1951年9月16日,“埃塞克斯”号的F2H女妖式舰载机降落时尾钩未能钩上拦阻索,随后直接冲向了舰艏的飞机,引发大火和爆炸,造成7人丧生。
        针对直通式甲板的缺陷,1951年8月7日,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资深专家丹尼斯·坎贝尔首次在海军研讨会上提出了斜角甲板的设想,现场却反应平平。但是这个设想给参会的刘易斯·伯丁顿留下了深刻印象。1952年2月,在两人的积极推动下,皇家航空研究院经过进一步讨论,同意进行试验。这种斜角甲板创造性地将整个甲板分为了两部分——前部的起飞区和后部的降落区。起飞区与船的纵轴一致,降落区与纵轴呈一定角度,向左舷偏转,两个区域之间形成的三角区用来停放战机。这就是现代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典型特征。
        英国于1952年在巨人级航母“凯旋”号上进行斜角飞行甲板试验。尽管测试并未对“凯旋”号航母的甲板本身进行任何改造,只是在航母的后端甲板上,划出一条与轴线呈10度角的降落跑道,构成一个斜角降落区,结果试验相当成功。随后英国又在“光辉”号航母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测试,也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财政吃紧,英国在1954年才在半人马级航母“半人马”号上正式加装了5.5度的斜角甲板。1955年完工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服役时就采用斜角甲板的航母。
        美国在英国提出斜角甲板构想的一开始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价值,也在“中途岛”号航母上进行了类似的测试,最后于1952年率先在“埃塞克斯”级“安提坦”号航母上进行了10.5度的斜角甲板改装,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斜角甲板航母的国家。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对14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3艘“中途岛”级航母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斜角甲板。之后的“福莱斯特”级、“小鹰”级(夹角都是10.5度)直至现在的“尼米兹”级(9.5度)、福特级,均全部采用了斜角甲板的设计。
        “福莱斯特”级是美国第一种建造时即带有斜角甲板的航母,引领了航母甲板从战后至今的发展方向,也标志着美军航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的大中型航母,如中国、俄罗斯、法国、印度的航母均采用了这种设计。
        斜角甲板设置的最大特点是
        对舰载机的起飞、降落和停放进行了分区
        第一是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作业可同时进行,两者互不干扰,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
        第二,由于降落区的尽头伸出航母侧边缘,在着舰飞机未能钩住拦阻索时,可马上拉起复飞而不至于与前甲板停放的飞机相撞。
        第三,斜角甲板的使用还增加了甲板的宽度和使用面积,减少舰载机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可携带的舰载机数量。
        第四,因为航母的舰岛都在右侧,增加的斜角甲板不但有利于平衡舰岛的重量,还可以让甲板下新增的舰体空间装载更多的武器设备。
        最后,斜角甲板的设置巧妙地将起飞区、着陆区、停机区、升降机、弹射器、拦阻索、指挥塔等进行了有序的安排。
        
    ■相关名词
        滑跃式甲板
        现在世界各国的大中型航母几乎都采用了斜角甲板的设计。但从外观上看,有些航母的舰艏甲板的设计不是平直的,而是弧形上翘的结构,使战机沿上翘的曲线跑道起飞,从而获得向上的动量,这便是滑跃起飞甲板。它可使飞机在较短的距离上完成在平直跑道上需较长距离才能完成的起飞。滑跃起飞甲板的设置又可细分为整体式滑跃甲板和部分式滑跃甲板。 文图据瞭望智库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