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多方查证 找齐48任“董存瑞班”班长

大连一军休干部据此撰写两本书稿 总计近40万字,填补史实


        本期主人公
        “董存瑞班荣誉战士”
        吕景成
        大连人说
        “英雄已逝,但精神从未离开。”
        ——吕景成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75年后,2023年5月25日,20位已退役的“董存瑞班”班长,从全国各地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缅怀先烈。这是一次久别的重逢,也是首次有20位历任“董存瑞班”班长集体回到军营参加纪念活动。促成这次活动的正是曾任董存瑞生前所在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辽宁省大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吕景成。
        从2020年7月开始,历时3年,他将这70多年来、48任“董存瑞班”班长的信息全部查找到了。时光流淌,几十年过去了,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现状如何?岁月回首,在“董存瑞班”的军旅生涯,老班长们谱写了怎样的热血青春?厘清从1948年至今48任“董存瑞班”班长的信息,不仅为部队留下宝贵的资料,也填补了“董存瑞班”班长原名录中,从第3任班长到第13任班长之间,有9任班长没有留下姓名的空白,对传承董存瑞精神也有着历史和现实意义。
        3年,1095个日日夜夜,这位“董存瑞班荣誉战士”,在70多年的历史与现代时光中穿梭跨越,虽然犹如大海捞针,但吕景成毅然踏上了寻找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路程。
        牵挂
        “董存瑞班”的班长们,你们在哪里?
        吕景成,1959年出生,今年64岁,1978年12月入伍,2008年退休,是大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的军休干部。
        吕景成产生寻找“董存瑞班”历任班长的念头,始于2020年6月的那个晚上,他点开了一个战友微信群。在聊天信息中,他看到一张历任“董存瑞班”班长名录照片,这张名录照片中有54任班长,但从第3任班长直接跳到第13任班长,中间有9任班长,没有留下姓名。
        吕景成很快与董存瑞生前所在的连队取得联系,了解到这张名录从1982年开始挂在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中间陆续有更新,而他看到的那张名录照片是从第一任统计到2019年的。但多年来,由于连队多次移防、转隶,遗失了一些资料,这份历任班长名录也是连队当年整理连史时,联系不少老兵凭借回忆整理记录下来的。不过,当时很多老兵复员后就很难联系上,所以吕景成看到的这份名录并不完整。近年来,连队也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线索,也希望能尽快补全这份名录。
        吕景成说,他当兵入伍时,就是在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团。“当年我当兵,是‘董存瑞班’第16任班长马家龙接我到的部队。”吕景成说。入伍后,他在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也曾多次到“董存瑞班”采访,先后与13任“董存瑞班”的班长打过交道,还曾经住过“董存瑞班”的营房,对这个英雄集体心生敬仰,也觉得这是一份特别的缘分。
        吕景成表示,当他看到原名录上有9任班长没有留下姓名,心里感到遗憾。如果能够把这些班长都找到,不仅能够填写历任“董存瑞班”班长名录缺失的空白,而且对于“董存瑞班”班史和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连史,都将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梳理清楚历任班长的历史以及排序,对更好地传承董存瑞精神,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于是吕景成萌生了一个想法:寻找历任“董存瑞班”班长,并把历任班长的情况梳理清晰。“我已经退休了,有责任也有时间,更愿意去帮助老部队完成这项任务。”吕景成说。
        寻访
        一个月打五百余个电话联系沟通
        于是,吕景成把自己的想法向保有联系的第13任“董存瑞班”班长张会信,以及曾任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指导员的刘晓思,作了汇报,他的建议得到了两位老战友的赞同和支持。
        2020年7月11日,吕景成以张会信的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寻找“董存瑞班”班长的信息,与两位老战友一起开始了寻找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行动。得知吕景成的想法后,有些战友劝他做好心理准备,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别太执着了老战友,寻找历任班长这件事,是件很难完成的工作。”也有的战友打电话说:“景成,你这个年纪是享清福的时候,要是把身体累坏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吕景成对战友们的好心劝告,回复说:“谢谢老战友的关心!不管这件事有多大难度,我也要试一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把这件事做到底!”
        在寻找过程中,吕景成通过联系几位老战友,与“董存瑞班”的第42任班长邓文井取得联系,通过对方和部队的引见,吕景成很快就把十多位班长,拉进自己建立的“董存瑞班”班长微信群。在全国战友和热心人士的助力下,到2021年底,吕景成陆续找到了26任“董存瑞班”的班长。
        这3年时间里,吕景成就这样先后通过电话、微信与150多名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的老兵联系,了解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有关情况,同时收集了16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经过严谨求证、核实,历任班长信息逐渐清晰起来。
        这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只有吕景成自己最清楚。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打了五百多个电话,花掉电话费500多元。“3年,手机打坏了两个。”吕景成的老伴富素秋说。这三年,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这件事情上了。
        “如果能够把这些班长都找到,不仅能够填写历任   “董存瑞班”班长名录缺失的空白,而且对于   ‘董存瑞班’班史和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连史,都将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梳理清楚历任班长的历史以及排序,对更好地传承董存瑞精神,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吕景成
        48任班长
        修改历史误记,梳理名录填补史实
        尽管吕景成意志坚定,但寻找“董存瑞班”班长的过程仍然波折起伏。寻找第5任班长齐国祥时,一位战友提醒他,军史馆里或许有齐国祥的信息。吕景成通过各地战友在多个军史馆查找,但都没有结果,一时间陷入困境。一次,吕景成与“董存瑞班”第32任班长刘永兵联系,得知部队曾把齐国祥请回老连队,刘永兵还和齐国祥合过影。通过刘永兵提供的信息,吕景成与齐国祥的家人取得联系,遗憾地获悉齐国祥已经去世,他的家人将齐国祥生前有关资料提供给吕景成。
        2020年8月,第18任“董存瑞班”班长刘苏平,给吕景成寄来了一本由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原主任吕小山主编的《董存瑞精神代代传》一书。书中,有一篇“‘董存瑞班’第3任班长(现排序)褚久瑞”的文章,此篇文章正是由吕小山整理撰写的。至此,原名录上没有留下姓名的9任班长中,找到了其中一任班长褚久瑞。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吕景成又与吕小山本人进行了核对。不仅如此,吕景成还辗转联系上褚久瑞的家人,收到他们寄来的褚久瑞的立功证书和退伍证等资料,这才得以确认。吕景成把确定褚久瑞是第3任班长的资料交给所在的部队时,他们经过认真核查后,得出与吕景成一致的结论。
        另外,吕景成有了一个发现:那份原名录上有9任班长没有留下姓名其实是历史误记,实际上只有2任没有登记在名录上。吕景成重新对名录进行了梳理,从1948年至今,“董存瑞班”实际上有48任班长。吕景成将所有掌握的真实资料都交给了部队后,部队又进行了核实,经过多次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据链”证明,部队核实结论与吕景成查证的结论完全一致。
        2023年5月,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董存瑞时代价值大讲堂”开讲,吕景成以在寻找“董存瑞班”历任班长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传承董存瑞精神的使命感为题,向官兵们讲述了他寻找历任班长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至此,从1948年至今的48任“董存瑞班”班长信息全部被找到了。2023年5月25日,部队对吕景成历时3年走访采集“董存瑞班”历任班长信息,出具了证明,证明中明确表示:“以上情况经部队查验,核实无误,特此证明。”并且,鉴于吕景成在寻访“董存瑞班”历任班长、坚持弘扬董存瑞精神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还特聘其为“董存瑞班荣誉战士”。
        20名班长
        老战友再聚首,共同纪念缅怀英烈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75年后,2023年5月25日,经吕景成牵线,20位历任“董存瑞班”班长,从全国各地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缅怀战斗英雄董存瑞。“这是一次久别的重逢。这也是首次有20位历任‘董存瑞班’班长集体回到军营,参加活动,所有人都很激动。”吕景成说。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7岁。在连队营房门口,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官兵欢迎老班长们“回家”。一见面,老班长们就相互握手、拥抱,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往事。这20位“董存瑞班”班长,先后参观了连队荣誉室和董存瑞班,其中有14位还住在了连队营房,再次体验当年的军旅生活。“英雄已逝,但精神从未离开。”吕景成说,“董存瑞班”现任班长赵震,向各位班长汇报了近年来班里取得的成果。同时,老班长们也向战士们传授了“董存瑞班”的优良传统。
        5月25日,部队又举行了“董存瑞班”班长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向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历任“董存瑞班”班长,颁发了“董存瑞班”班长荣誉证书和班长证明牌匾。
        事后,第32任班长刘永兵在“董存瑞班”班长群中说:“尊敬的各位‘董存瑞班’班长,大家能相聚一堂,得益于吕景成的辛勤付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能够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营房看一看,圆了我们多年的梦。”一位老班长激动地对吕景成说。
        40万字
        记录48任班长风采和125个连队故事
        在寻找老班长们的同时,吕景成还做了另一件事:为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续写“董存瑞班”班史,为每一位班长撰写一篇当年在“董存瑞班”工作时的事迹文章。“此事,一是应部队的提议,另一方面,是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吕景成说,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留给后来者传承学习之用。
        吕景成撰写的第一位班长的文章,是第7任班长杨春祥。2020年8月,吕景成与杨春祥班长取得联系,当时杨春祥已经80多岁了,听力不是很好,吕景成用微信同杨春祥班长每天交流4个小时,他问一件事,对方就回复一件事。就这样用了10天时间,才把杨春祥的文章完成。
        吕景成撰写第12任班长郑继友文章时,与他几次沟通,对方称自己在部队做过的事情都“很平凡”,不愿多言。无奈之下,吕景成在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的老兵群中,找到了郑继友班长当年带过的兵,请他们讲讲郑继友的故事。郑继友收到吕景成的文稿后十分惊讶,他问吕景成这些故事是如何知道的,吕景成告诉对方是他当年带过的兵提供的。郑继友为此感动:“那好吧,有的事不详细,我给你再说说。”后来,郑继友班长就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创作,吕景成终于完成了介绍48位“董存瑞班”班长事迹的《董存瑞班风采》和记录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125个故事的《董存瑞连轶事》两本书稿,两书加起来总计近40万字。
        富素秋说,吕景成腰不太好,不能久坐,这些书稿大多数是老伴站着完成的,每天都工作10余个小时。有时,他实在扛不住,就半躺卧着,在床上摆放个小桌,坚持打字。撰写时,为了核实一件事情,他常常反复跟对方沟通和确认。“电话打得呀,别人不烦,我都烦了。作为普通人,我可能不理解,但看到他做的事,他的执着,我很佩服。”富素秋说。
        本报记者与曾任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连队指导员的宋君喜取得联系。宋君喜称吕景成曾是他们连队的战士,也是他的老战友。将48任班长的信息全部找到,吕景成做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非常有意义的事儿,更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儿。他说:“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系统工程。这也是一种精神,是奉献精神,更是传承精神。择一事,终一生,很不容易。欣赏和敬佩这种耕耘精神!”
        曾任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团长的李章海也对记者说:“能够成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员,对每一位战士来说,一生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耗时三年,吕景成找到的不仅是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信息,他找到的是勇气、是血性,他为传承和弘扬董存瑞精神作了表率,我真心表示祝贺和致敬!”“目前初稿已经完成,也期待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吕景成说。是众位战友的鞭策和鼓励,给了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他所做的一切都甘之如饴。他最大的心愿,是把历任“董存瑞班”班长的故事讲好,也将一如既往弘扬董存瑞精神。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坤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半岛晨报、39度视频摄影记者孙振芳拍摄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