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船舶燃料全产业链布局提速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肖崟崟)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不断升级,绿色船燃已从行业愿景转变为当下紧迫的现实需求。本次大连航商大会把目光精准投向绿色船燃产业链全景,全面剖析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机遇。大会期间,来自全球的能源生产商、船用燃料供应商、航运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船舶绿色燃料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会议围绕甲醇、氨等新型燃料的生产制备技术、船舶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燃料加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研讨。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大连在绿色甲醇、氨燃料、生物燃料、LNG等多品类船用替代燃料加注和贯通全产业链的成功实践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辽港集团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刘彬介绍,东北腹地拥有全国近四分之一的风电装机,预计到2035年,其风电装机容量还将增长超过三倍,增幅领跑全国。同时,黑龙江和内蒙古的玉米秸秆资源量位居全国前二,合计占比高达26%,为生物质制绿色甲醇提供了充沛原料。辽港集团将这些资源与港口功能紧密衔接,拥有9个专业化甲醇作业泊位,42万立方米经国际ISCC认证的临港甲醇储罐,已形成每年200万吨的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
据预测,到2030年,仅中国沿海港口对绿色甲醇的加注需求就可能达到750万吨。今年7月15日,辽港集团在大连港成功完成了东北首单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的“船到船”加注,为“中远海运洋浦”轮提供了来自黑龙江和内蒙古的绿色燃料。此次加注标志着从腹地生产到港口加注的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已全线贯通。此外,辽港集团也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等国际领先船公司签署了绿色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其在东北亚的清洁能源加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