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疮“揪出”早期胃癌 四大高危因素需重视

医生:青年患者不断增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成头号“元凶”


        “平时胃部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怎么会突然得癌?”医院的检查结果让31岁的小李震惊不已。10月20日,小李因痔疮便血前往医院就诊,却在随后的胃肠镜筛查中被意外诊断为早期胃癌。小李的经历并非个案,近年来,像他这样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已不鲜见,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医生提醒,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四大主要高危因素,值得引起市民重视。
        男子“治痔疮”查出胃癌
        小李(化名)今年31岁,是一名普通上班族。10月20日,他发现自己排便后出现新鲜血丝,因担心患有肠道肿瘤,便前往瓦房店第三医院就诊。
        接诊的瓦房店第三医院副院长、内镜科主任宁强初步判断,出血确实由内痔引起。但为排除其他风险,建议小李胃肠一起做个体检。尽管小李自述平日上腹部并无不适感,但因具备早癌筛查意识,他最终接受了胃肠联合检查。
        随后的系列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肠镜诊断出小李有内痔和结肠管状腺瘤;而胃镜显示在他的胃角发现一处1.5cm×1.2cm的略凹陷病变,经仪器观察,小李被诊断为胃早癌,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
        这个结果让小李震惊不已:“胃部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会得癌症?”对此,宁强解释称,由于患者年纪较轻,缺乏典型症状,且病灶所在位置蠕动功能较差,经综合评估后,最终小李选择了外科手术方案。目前,小李已完成治疗,正在康复过程中。
        早期消化道肿瘤“悄无声息”
        宁强介绍,2025年至今,他们已完成7055例精细胃镜筛查,检出癌症病例208例,其中早癌106例,早诊率达到50.9%,其中包含3例40岁以下年轻患者,均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根治。宁强解释,所谓“早诊率”,是指在全部确诊的癌症病例中,早期病例所占的比例。“简单来说,每发现100例癌症患者,其中有多少是早期患者,这个比率就是早诊率。”谈及这些病例时,宁强语气中充满惋惜。他提到,另有一名36岁女性最初因胆囊炎就诊,却在胃镜筛查中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大多数消化道癌在形成过程中,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极不典型,这正是其隐匿与危险之处。”他表示,这类疾病在年轻人中尤其容易被忽视,而一旦进入进展期,肿瘤可能迅速转移,严重威胁生命。只有在早期及时发现,早治疗才是根治的关键。
        
    ■提醒
        这四个高危因素请自查
        宁强提醒,在胃癌的诸多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公认的头号元凶。“它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使病变从浅表性胃炎逐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由肠化变成不典型增生,最终向癌前病变推进。”他建议,家庭成员应共同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一旦确诊感染,需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以彻底阻断反复感染。
        宁强表示,虽然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年龄通常在40至50岁之间,但近年来,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已不鲜见,发病趋势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这背后,与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息混乱、长期熬夜;饮食偏爱腌制、熏烤和高盐食品,加上吸烟、过量饮酒等习惯,会使胃黏膜持续收到刺激,加速其异常增生;同时,学业与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损害着胃肠健康。
        此外,宁强补充道,近年来肠道息肉与腺瘤的检出率显著上升,约占就诊人群的50%。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的肠道息肉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不适再检查,往往已发展成肠癌了。从肠息肉发展到恶性肿瘤,整个过程通常需要8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有机会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
        宁强提醒,青年群体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更需主动关注潜在风险,通过定期体检动态掌握健康状况,才能为健康筑牢防线。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