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台燃煤锅炉完成综合整治
我市减排污染物每年6400余吨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 供暖燃煤锅炉是影响北方冬季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推进供暖行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自2023年以来,我市有序开展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来自大连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237台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通过整治,全市每年可减排颗粒物约350吨、二氧化硫约2280吨、氮氧化物约3850吨,为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据统计,整治后,我市供暖季PM2.5浓度较以往改善15%,绿色供暖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身体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
为确保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的通告》,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整治过程中,市区两级部门建立定期调度沟通机制,实时跟进项目进度。对存在的疑难问题,生态、工信、住建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答疑解惑,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市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综合整治工作,避免“一刀切”治理模式。对10台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施“煤改电”或“煤改气”,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对不适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65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拆炉并网或停止使用,全市改造供热管网200余公里,推进供暖锅炉集中整合,减少热能损耗。对因供热规划或保障民生等客观原因不适合整治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暂时保留,确保治理与民生保障统筹兼顾。
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沟通部、省级相关部门,积极为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方式,向企业全面解读中央资金补助政策,打消企业顾虑。针对部分企业不会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等问题,组织专题培训,编制申报指南,并邀请行业专家,免费为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8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获得中央资金共1.78亿元,不仅大幅减轻了市区两级财政负担,更有效提高企业污染治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