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3个100%!我市统筹推进“三水”治理


        “十四五”以来,大连市13处国考河流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45条入海河流达标率100%,碧流河水库、湖里河已入选辽宁省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碧流河已被辽宁省推选为美丽河湖国家级优秀案例。成绩的背后,是大连市统筹推进“三水”(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调治理,实施“一河一策”等举措,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深化水环境系统治理
        全面保障河流水质达标。系统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实施《大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不断健全“三水统筹”的管理机制,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等均达到预期目标。实施河流污染精准溯源,全面排查畜禽养殖粪污乱堆、城乡生活污水溢流、农村生活垃圾散排等涉河突出问题,建立国考河流流域内污染源台账,开展污染溯源和定量分析,基于溯源结果编制主要河流“一河一策”管控方案并推动落实。推进河流水质污染补偿,印发《大连市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激励补偿办法》,发挥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机制的经济调节作用。
        全力推进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制定《复州河总氮“一河一策”管控方案》,复州河提前实现总氮削减目标,方案作为范本编制技术审核要点并在全国推广。2024年,全市复制推广复州河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经验,组织编制8条国考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方案并推动落实。
        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印发《大连市2024年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大连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按照“清理一批、整治一批、合并一批”的原则,组织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及分类规范化整治。建立“一口一策”台账,将1983个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对应断面等内容录入信息系统,逐一核实涉水企业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完成30994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涉水企业与入河排污口信息关联。启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项目,综合运用遥感解译、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对全市324条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系统排查、监测和溯源,并开展排污总量计算和纳污能力分析,严格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实现“有河皆查”“有口皆管”。
        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持续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置,目前14个工业园区已全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工业废水得到妥善处理。
        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短板。通过实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网、改造雨污混接点、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全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248.7万吨/天,较2016年的124.3万吨/天翻了一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
        科学管控生态流量。大连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理。编制完成《大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保障碧流河、英那河、复州河等主要河流水体连续性为重点,进一步明确生态流量目标,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
        持续守护百姓“水碗”。持续开展风险源排查,聚焦保护区及周边规模化养殖场、污水处理厂、道路穿越、围网等重点部位,建立健全“一源一档”和环境问题整改清单。深入推进问题整治,针对水源地风险开展现场检查和督导,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消除环境隐患。完成27处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同步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设施建设。
        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我市主城区河道多为泄洪河道,非汛期上游无水。在各主要河道建成再生水回用设施,将生态中水作为景观湖泊的“活水”水源。同时,积极将再生水输送到工业回用、城市杂用等领域,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
        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
        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推进登沙河、大沙河、复州河等河流完成生态扩容项目建设,恢复河道水动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完成8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4万亩人工造林,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
        提升湖库水华防范能力。制定、完善《大连市重点湖库水华防控监测预警方案》,开展常态化巡查和监测工作。定期通报水源水华监测结果,分析研判藻类生长趋势。指导属地和水库管理单位按照《辽宁省水库藻类水华应急处置指导方案》做好水库藻类水华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积极谋划、推动碧流河、复州河、英那河等流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完善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在全面调查大连市河流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5条河流(3条汇入黄海、2条汇入渤海的河流),进行了河岸带植被及河流水体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出了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为我市河流水生态保护及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