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步收网!跨省严打海珍品“李鬼”

大连警方捣毁12处黑窝点,26人落网,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行动!”10月15日,随着一声指令,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以下简称环食药侦支队)联合中山分局、开发区分局,在北京、河南、辽宁抚顺三地同步收网,破获假冒我市知名海珍品品牌系列侵权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将3个跨区域犯罪网络连根拔起,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名,捣毁黑窝点12处,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有力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健康的市场秩序和我市品牌声誉。
        线索初现   防伪码异常牵出制假售假链条
        今年年初,我市一家海珍品企业向环食药侦支队反映:旗下核心产品遭仿冒,通过某电商平台低价售卖的“高仿品”防伪码异常——部分码被反复扫码超200次,远超正常查验范围。
        办案民警表示,这不是个案,可能存在有组织的制假售假链条。线索背后或藏有规模性侵权网络。
        案情上报后,支队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面对海珍品制假隐蔽性强、线上线下交织的特点,民警通过“数据赋能”新方向:整合涉事电商平台销售记录、全国物流寄递信息、第三方支付流水等海量数据,运用智能工具进行分析。很快,3个看似独立的网店浮出水面,其背后隐藏的生产、仓储、销售全链条逐渐清晰。环食药侦支队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犯罪团伙以正品20%的价格进行倾销,严重损害企业信誉与消费者权益。
        同步收网   “连根拔起”跨区域犯罪网络
        “所有涉案人员控制。”10月15日,随着现场指挥长的指令,26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其中7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依法刑事拘留,19人被移交相关部门处罚。
        办案民警介绍,在抓捕现场,犯罪嫌疑人正通过电脑向网店批量上传“正品”图片,成箱的假冒包装盒、防伪标贴堆至天花板,制假设备还在运转,地上散落着未封装的“高仿品”……
        行动当日,各抓捕组雷霆出击,捣毁黑窝点12处,现场查获假冒多个知名品牌的成品海参500余盒,未使用的假冒包装盒4000余套、商标标识贴纸2万余张,以及塑封机、打印机等制假设备6台。
        经警方初步核查,拟移交电商平台封停的涉案网店就有16家。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案件的成功破获实现了对犯罪团伙线上销售终端与线下实体窝点的“连根拔起”,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长效护航   织密海珍品知识产权保护网
        环食药侦支队负责人表示,本地海珍品是大连海洋经济的金字招牌,守护品牌就是守护产业未来。此案破获,充分发挥了数据赋能的实战作用,做到了线上清剿、线下同步摧毁的一体化打击,切实维护了我市海参产业品牌信誉与健康发展环境,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案件告破后,我市警方并未止步:一方面深挖原料采购等关联人员相关信息,彻底斩断犯罪网络;另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启动海产品市场专项整治,以电商、特产店为重点排查,严打商标侵权行为。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地海珍品企业正积极借鉴“一物一码”溯源技术经验,推动建立“企业自防、部门联动、警方打击”的立体保护体系。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首席记者黄凤桐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