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在旅顺口区经济开发区一所高校内的草丛里“蹲”着一只“猫头鹰”,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校医宋黎娜表示,这只“猫头鹰”面盘中央有一道清晰的“Y”字纹路,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左侧翅膀却带着血迹。她迅速联系旅顺口区百鸟园救护中心,经园区负责人辨认,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记者了解到,受伤长耳鸮骨骼未受重伤,现已得到妥善安置,待它康复后便可重返自然。
        “猫头鹰”蹲在学校草丛里引关注
        10月24日上午,在旅顺口区经济开发区一所高校内,不少师生看到教学楼前的草丛内蹲着一只“猫头鹰”,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学校校医宋黎娜闻讯赶到现场,她发现这只“猫头鹰”正蜷缩在草丛中,它面盘中央有一道清晰的“Y”字纹路,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左侧翅膀却带着血迹。
        宋黎娜是旅顺口区益路同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对鸟类颇为了解。为避免贸然接触造成二次伤害或自身受伤,宋黎娜没有轻易移动它,而是第一时间联系了旅顺口区百鸟园救护中心。在专业人员的远程指导下,她小心翼翼地为伤鸟进行了初步包扎,并把它放进纸箱中,以避免夜间低温加剧其伤势。
        “经辨认这是一只长耳鸮,当天就已经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接走了。”宋黎娜说,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救助鸟类了。2023年,她就曾救助过一只无法飞行的小鸟,并将其安全送至百鸟园。“保护野生动物,离不开每个人的行动。”她表示,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生态守护的行列中来。
        长耳鸮已得到妥善安置
        长耳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等级,但其种群数量近年因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因素呈下降趋势。旅顺口区百鸟园救护中心负责人杨先生表示,长耳鸮属于夜行性猛禽,以鼠类为主食,对控制农林害虫具有重要生态价值。“长耳鸮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此次救助需结合其习性制定康复方案,包括模拟自然光照、提供高蛋白食物及定期行为训练。”杨先生表示,受伤的长耳鸮接受了全面体检,发现其骨骼未受重伤,但需通过康复训练恢复飞行能力。园区为其配备了独立疗养室,并安装隔音设施以减少应激反应。预计经过1—2个月康复后,将选择夜间无光污染的湿地放归,确保其顺利回归自然。
        杨先生提醒市民,如在户外发现受伤野生鸟类,应遵循“先观察、勿触碰”的原则,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并及时联系专业救助机构。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