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充电端口落地8个老小区
惠及高新区超万名居民
晨报讯(谭玥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媛媛) “自从咱们小区安装了充电桩,下楼就能给电动车充电,扫码操作特别简单,再也不用特意找地方,太方便了!”家住高新区百合山庄的王女士,看着小区里刚投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忍不住和邻居分享这份便捷。这份让居民点赞的便利,背后是高新区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2025年初,高新区将“增设既有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列入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如今项目圆满收官,已在凌水街道、七贤岭街道的8个老旧小区建成10处充电棚,新增120个充电端口,所有设施均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直接惠及超万名居民。
高新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摸清居民的真实需求,工作人员全面摸排了全区133个小区,详细统计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现有充电设施数量,建立动态台账,精准锁定充电需求集中、配套缺口较大的区域。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此次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优先选择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的8个老旧小区,且规划的10处充电点位,均选在居民出行便利、使用需求高的位置,分别位于:凌秀小区(48号楼东侧)、瑞丰园(10号楼南侧小广场)、小平岛保留区(32号楼东侧)、栾金中街(1号楼南侧)、栾金西街(30号楼南侧)、百合山庄(屹馨南街124号变电所西侧、188号住宅楼南侧、146-38号别墅南侧)、新新园小区(118号楼)、华录园小区(28号楼东侧广贤路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充电服务。
据了解,此次新建的充电端口不仅支持扫码支付,还配备“充满自停”功能,从技术层面保障充电安全。费用方面严格参照居民用电标准,采用“电费+服务费”分别计价的模式,所有收费明细均在充电棚显著位置公示,让居民用电消费更透明。设施将由充电棚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持续开展日常管理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故障。高新区住建局还将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定期巡查,形成“建设—运维—监管”闭环,确保设施长期安全可用。此次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不仅补齐了小区配套空白,方便了居民出行,更以细致服务和规范管理,筑牢了社区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