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建成87个“无废小区”

居民投放可回收垃圾能换“环保币”绿色生活方式悄然成风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   快递包装盒智能收运还能换钱,有害垃圾可预约上门回收……近日,由市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组成的2025年大连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团实地调研我市“无废小区”建设成果,现场感受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分类投放-专业清运-循环利用”全链条管理模式给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悄然改变。
        中山区梧桐院小区有4栋楼约99户住户。走进该小区就能看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标识垃圾四分类体系,通过点位布局图明确小区内垃圾分类投放的5个点位,分别对点位进行编号,帮助小区居民了解垃圾点位在哪、怎么投放,也为外来检查考核人员及居民监督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居民还可以扫描布局图上的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此外,该小区在楼道内悬挂有害垃圾收纳袋,便于居民投放有害垃圾,保洁人员收集后统一存放在物业有害垃圾暂存处,并采取预约上门收运有害垃圾的方式,把有害垃圾集中暂存在区级有害垃圾归集点,按照相关要求定期交运处置。
        垃圾的智能回收系统是该小区无废建设的一大亮点。居民可以将可回收物送到自助收运点,通过手机和收运点终端建立联系,当场投入机器的可回收物,通过机器称重整理,当时就能计算出可回收物的价值,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收运,方便快捷。
        市生态环境局方面介绍,我市将城市视为一个生命体,通过激活各类“无废细胞”,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落地生根。今年截至目前新建成无废医院、无废汽车4S店、无废加油站、无废快递网点4类“无废细胞”267个,合计全市已建成14类“无废细胞”845个,其中包括87个“无废小区”。这种小“细胞”聚合大能量的典型,让“无废城市”这个看似庞大的目标,逐渐化解为各行各业触手可及的微小改变,以润物无声的姿态走入百姓生活。
        智能回收
        智能回收柜于今年6月启用,分注册登录账号区域、宣传区域、可回收物投递区域、有害垃圾暂存区域、快递拆包区域等5个区域,居民进行注册后便可使用。
        可回收物通过机器称重整理后以环保币形式结算(1环保币=1元钱),相应金额的货币于48小时后进入居民账户,居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获得了实惠。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