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话题背后,消费者知情权成焦点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争议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透明
        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十分常见。餐饮行业的业内人士卢星说,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许多商场门店对于明火使用、肉类处理限制,使用预制菜或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二是一些凉菜配菜或需腌制的菜品辅料等,使用预制菜不仅节省成本,能够显著加快上菜速度,对于企业经营和消费者体验而言均有益处。
        但为什么预制菜仍引发诸多争议?
        ①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生活中,时常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
        ②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
        ③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事实上,更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对隐瞒和欺诈。
        规范   筑牢健康安心餐饮底线
        讨论甚至争议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预制菜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良性发展,是行业需要深刻思考的话题。相关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
        ●标准:加快出台相应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国家标准,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参照。
        ●透明: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费知情权。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动预制菜告知制度建设,鼓励餐饮企业在用餐区域的显眼处对预制菜使用情况进行标注,有条件的企业也可通过网站、APP等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保障: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线。法律人士认为,对于欺骗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代替现炒等涉嫌侵权的行为,鼓励消费者留存证据,积极维权。同时,对于查实侵权的企业,应依法督促其对广告等作出调整,并给予相应处罚。
        各方声音
        专家说法
        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预制’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在餐饮行业也有着很长的历史,比如腌制、卤制等,都是对食材进行预加工,以备后续工艺烹饪或食用的方法。”
        ——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家
        从业者说
        使用预制菜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快餐等消费场景,预制菜能够很好地满足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
        ——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卢星(化名)
        营养师说
        新鲜食材的营养物质保留更为完整,也更符合人体所需。但只要预制菜的生产、运输、保存、烹饪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就能够满足人体对于热量和营养的需求。”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
        据新华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