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校生到全国劳动模范数次上央媒诠释“技能报国”

“机车神医”张如意:匠心人生闪耀复兴号


        【编前语】
        9月初,我市职业技术学校陆续开学迎来新生,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政策,正以更大力度为矢志学习技能的青年人打通成才道路,社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他们铺设多元赛道。上技校并不意味着与自己心中的梦想失之交臂,技能照亮梦想、技能大展宏图的实例已经越来越多。今天,本报走进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采访一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典型代表——特级技师张如意。
        本期主人公
        特级技师张如意
        大连人说
        “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今天,其实青年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为青年们脱颖而出创造出多于以往的机会。希望青年能够把眼光放长远,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双手创造属于时代和我们自己的辉煌。”
        今年43岁的全国劳模张如意,18岁那年技校毕业进入大机车,20多年来靠持续不断地学习成为别人口中的“机车神医”。他20余年保证上千台机车零缺陷出厂,参与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所有机车首发车型的调试。以电工入行的他数十年持续学习,成了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专家型人才,今年还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因为经历过中考失利,张如意想告诉每位少年,人生很长,只有持续学习才会让人实现理想。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去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关于他的通讯;今年“五一”,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新闻联播》《大国工匠》专题片等都曾将镜头对准他。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今天,他的劳模称号已经是技术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的凝练。
        张如意出生于1982年,15岁时参加中考,因成绩不够出色而考入职业技术学校。他在学校里学的是钳工专业,现在却成长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机车分厂调试产线调试工位机车电工、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创造了一个持续学习的奇迹。
        2000年,他从学校毕业进入大机车工作,刚开始在车间组装班组,几年下来,他踏实刻苦的态度让师傅觉得他是可造之才,于是把他推荐到技术要求更高的调试班组。
        在调试班组,张如意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台机车有数万零部件、上万米导线、上百张原理图和配件图,除了勤学好问没有别的捷径。那段时间张如意逢人便请教,设计部门成了他跑得最多的地方。
        2006年12月8日,首台和谐D3型电力机车在公司落成。2010年7月,首台和谐D3C型电力机车上线试运行。张如意说:“我十分庆幸赶上了大机车飞跃式的发展,这让我有幸参与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所有机车首发车型的调试。其实大家都在摸索,我不懂就向技术人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不懂就向专家请教。”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张如意慢慢地成长起来。他去过全国大部分地方,调试过数不清的机车,在他所从事的领域,成了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专家。
        制胜招数:“思考、多练、总结”
        张如意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为:“思考、多练、总结。”在新车型的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基本上都是凌晨以后下班。下班前,张如意往往会喊上设计人员一起盘点当天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如此慢慢积累,张如意参与调试的车型也越来越多。到了和谐D3B机车,他开始独挑大梁这台当时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
        当时合作的外国公司采用的是全新的机车设计标准和工艺流程,现有的经验基本用不上,张如意几乎是又开始重新学习。“诊断变压器接地故障时,我看到外国专家用微机检测软件几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而当时我们的调试人员需要拿着一个摇表车上车下来回检测,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张如意下决心要学会这套软件,他一边拉着翻译连比带画地向外国专家请教,一边把自己关在厂房里从早到晚调试,经过两个多月的苦苦摸索,他逐步弄清了软件的工作原理,成了厂里利用软件诊断机车主变压器接地故障的第一人。在此基础上,他还开发了一个软件检测网压网流波型,让检测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一次深夜调试中,大家都疲惫不堪,张如意依然保持着高度的专注,敏锐地发现风笛电磁阀存在设计缺陷,这个发现让所有人为之一振。他立刻提出改进方案,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最终成功实施。改进后,机车故障率下降了70%,这一成果让张如意在内声名鹊起。
        我们这一代人学到的东西也需要传承给下一代
        2014年,中车大连公司成立了“张如意劳模创新工作室”,10多年来,累计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共40多名徒弟。2021年,张如意牵头成立大连机车动车产学研用创新工作室联盟,与全国铁路机务系统的工匠们携手攻关。张如意说,老师傅们可以把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我们这一代人学到的东西也需要传承给下一代。
        有十多个春节张如意没在家里度过了,他在中国铁路线最繁忙的时刻忙着为机车巨龙们保驾护航。每当自己调试过的车型从眼前呼啸而过,他内心都洋溢起满满的自豪感。作为专家型人才,他被邀请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传授经验。
        2021年,带着从和谐号和复兴号调试总结出的大量经验,张如意全身心投入到“复兴号”高原双源动车组和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的调试中,编制出行业领先的调试程序,确保了“澜沧号”动车组一次交验合格,让“中国制造”闪亮“一带一路”。
        张如意说,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今天,其实青年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为青年们脱颖而出创造出多于以往的机会。希望青年能够把眼光放长远,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双手创造属于时代和我们自己的辉煌。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首席记者赵晖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