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被虫叮咬胳膊一碰剧痛

医生:近期常见丘疹性荨麻疹蚊、螨、跳蚤等可能是“祸首”


        8月23日,家住中山区中南路的李先生在外出散步时,遭不明虫类叮咬。随后,他的右上臂内侧出现一块红斑,中央形成一个被密集小水疱环绕的大水疱,稍一触碰便产生“电击”般剧痛。李先生根据症状推测,可能是接触了隐翅虫毒液导致的皮肤灼伤。
        近年来,国内隐翅虫毒液伤人事件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那么,李先生真的是被隐翅虫毒液灼伤了吗?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市民   散步归来胳膊突现水疱
        市民李先生居住在中山区中南路。8月23日晚饭后,他前往家附近的绿地散步,其间遭遇不明虫类叮咬。起初,他并未在意,可返回家中不久,他发现右上臂内侧发痒,抓挠后该处出现一片红斑。他以为是普通的蚊子叮咬,但夜间睡觉时,他因胳膊异常瘙痒而随手抓挠,却被钻心的疼痛惊醒。原先的红斑中央出现了一个大型水疱,周围密布多个小水疱。
        李先生表示,此后他不敢再抓挠患处,因一触碰就像“电击”似的剧痛。目前,水疱虽已消退,但红斑中央仍可见一明显红点。李先生称,他外出散步时天已放黑,现场光线较暗,他仅感觉被蚊虫叮咬,未能看清虫体。
        李先生告诉记者,小区周围树林较多,家中孩子常受蚊虫困扰,所以他平日对昆虫知识较为关注。“这次情况与被隐翅虫毒液灼伤的症状高度相似。”他此前曾被隐翅虫灼伤过,了解其典型症状为水疱、红斑与灼痛。他表示,隐翅虫以往多见于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但近年随着夏季高温天气增多,隐翅虫似乎逐渐北迁,甚至出现于北方城市,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李先生担忧,隐翅虫叮咬极为难受,若孩子不慎沾染隐翅虫毒液,该如何科学治疗?
        案例   女子眼睛沾上“毒液”险些失明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近年来,由隐翅虫毒液引发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2023年6月,湖北襄阳一女子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了自己因接触隐翅虫险些失明的经历。她称,当时看到一只虫子飞到眼睛旁边,便顺手拍了一下,不料左眼沾上了虫子的体液。随后,她的眼睛出现红肿疼痛并逐渐加剧,伴有流泪、不适和视力下降等症状。三天后未见好转,她前往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隐翅虫毒液引起的炎症,需急诊入院。所幸经治疗,该女子眼睛逐渐康复。
        今年7月,一名男子与朋友在浙江省杭州市某山顶观星,返程途中感觉胳膊发痒,似有小虫爬行,便随手将其拍死。回家躺下后不久,他的胳膊迅速肿起一片红斑,从胳膊肘蔓延至腋窝,皮肤上还冒出密集的小水疱,破溃处有透明液体渗出。经就医诊断,男子患的是典型的隐翅虫皮炎。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表示曾遭隐翅虫叮咬,并晒出触目惊心的照片。有网友称:“隐翅虫爬过的地方会起水疱,疼痛感和水疱都类似烫伤,严重时可能留疤。”还有网友提醒:“隐翅虫体内的毒液酸性极强,如发现其在身上爬行,切勿直接拍打,以免皮肤接触其体液。”
        隐翅虫咋“作案”被它伤到啥症状?
        隐翅虫并不叮咬人体,其伤害来自体内强酸性毒液。一旦虫体被拍碎,毒液接触皮肤便会引起化学性灼伤,表现为条索状或片状红斑,伴随脓疱、糜烂及灼痛感,皮损形态多符合虫体爬行或受压的轨迹。
        
    ■医生判断
        李先生皮损特征与隐翅虫毒素灼伤表现不符
        或为丘疹性荨麻疹,蚊、蠓、螨、跳蚤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
        李先生真的是被隐翅虫毒液伤害的吗?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武军。
        张武军表示,仅凭李先生提供的照片无法准确判断患处与隐翅虫是否有直接关系,且照片中李先生的皮损特征也与隐翅虫毒素所致的典型表现不符。张武军表示,隐翅虫并不叮咬人体,其伤害来自体内强酸性毒液。一旦虫体被拍碎,毒液接触皮肤便会引起化学性灼伤,表现为条索状或片状红斑,伴随脓疱、糜烂及灼痛感,皮损形态多符合虫体爬行或受压的轨迹。
        他表示,近期许多市民因皮肤出现红疹、水疱并伴随剧烈瘙痒前来就诊,临床诊断显示,其中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实为“丘疹性荨麻疹”,这是一种与昆虫叮咬密切相关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张武军说,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属于机体对昆虫唾液的迟发性过敏反应。蚊、蠓、螨、跳蚤、臭虫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从临床表现来看,该病皮疹多分布于躯干与四肢伸侧,呈红色纺锤形风团样丘疹,大小如绿豆至花生米,质地较硬。疹子顶端常有小水疱,也可出现紧张性大疱。剧烈瘙痒常干扰患者睡眠,搔抓还容易导致继发感染。
        张武军提醒,夏秋季节昆虫活跃,市民如遇不明虫体落于皮肤,切忌直接拍打,应轻轻吹走或拨离。若判断是隐翅虫毒液所致,应避免用接触过毒液的部位触碰身体其他部位,可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皮肤,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规范治疗,切勿自行判断或错误用药。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