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按照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的原则,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意见》提出,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同时,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坚持保基本、保普惠,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意见》要求,各省要发挥省级统筹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本地区已实施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做好衔接。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日常监控,强化资金保障和使用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严禁拖欠教师工资。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学前教育要免费了!怎么推行?钱从哪来?
专家解读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免费学前教育要如何实施?实施后将会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前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成本和质量直接影响家庭的生育决策。推行学前教育免费,直接增加早期教育阶段公共财政支出,替代家庭部分教育成本,有利于提振家庭生育意愿,也有利于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数说
根据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已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61%。
减轻家庭育儿成本 可让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早获益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上升,育儿成本,特别是学前教育支出对许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形成了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王建提到。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减轻家庭育儿的经济负担。
此外,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提高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与行为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尤其能从中获益,使他们能平等地开启学业生涯,为接受小学教育做好准备,提升整体教育成就并促进社会公平。
2025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规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而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是将这些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落地。
可以考虑优先推行学前一年免费 逐步扩展至三年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等部署看,可以推断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将采取分阶段、有步骤有序推进的策略。”王建表示。
分阶段有序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重要经验。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发布的《2030年教育仁川宣言》提出,“鼓励各国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费、义务、优质的学前教育。”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呈现出有降有升、梯次达峰的态势,其中,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已在2023年达峰,逐步持续减少。”王建提到。
根据 2025年 6月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已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61%。
王建表示,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需要国家和社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予以保障。因此,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的策略,这种分步推进的方式值得我国借鉴。其具体路径可以考虑从学前一年免费优先、免除保教费项目优先、困难群体优先、特殊地区优先等四个层面,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面对如此庞大的在园幼儿规模,一步到位地全面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可能会对财政投入和教育质量造成很大压力。但如果优先推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之后再根据学龄人口、财政收入与教育投资等实际情况逐步扩展至三年,将更为切实可行。”王建说。
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 “免费”并非“强制”
据教育部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王建表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保育教育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王建认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来看,“要将学前教育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按比例分担免费学前教育补助资金,建立健全免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此外,王建还提醒:“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和免费性等特征,旨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不受家长、监护人及其他组织剥夺,包括政府学位保障义务和家长送学义务两个方面。而“免费教育”具有福利性,旨在消除参与教育的经济障碍,不得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收取入学费用。我国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方面,学龄前儿童上幼儿园不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约束,不具有强制入园的法律要求;另一方面,不是“全面推行”而是“逐步推行”,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财政支撑能力和教育发展状况,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从年限、经费项目、群体、空间等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先序设计。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