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李女士在金普新区大黑山景区遛弯时,在闻香谷停车场附近发现了一只正在觅食的小动物。它长得像小狐狸,又像小浣熊,十分可爱,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投喂。对此,野保专家表示,该动物正是成语“一丘之貉”中的“貉”,推测系人为放生。专家建议市民遇到貉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
近日,市民李女士在金普新区大黑山景区遛弯时,在闻香谷停车场附近看到一群人围在木栈道周边。她颇感好奇,走近后发现是一只小动物正在市民的围观下觅食。“有些人拿着面包、干果、水果啥的,一一投喂给这只小动物。”李女士说,它对投喂来者不拒,吃得很香。
李女士看到那只小动物长得像小狐狸,又像小浣熊,眼睛圆睁,滴溜溜地四处张望。不过,它看着好像有些瘦弱,其黑黄相间的毛发略显凌乱,似乎不怕人,偶尔还会对围观的市民做出乞食的动作。“看起来,它已经在大黑山里生活一阵子了。”李女士分析道。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王大鹏查看相关视频后表示,这是貉,即“一丘之貉”的主角。鉴于它的体态及几乎不怕人的表现,王大鹏分析,它可能是人工养殖后被放生至大黑山景区的貉。“貉是经相关部门批准的,可用于非食用目的的16种特种畜禽之一。”但王大鹏指出,近期人为放生貉的情况增多,仅在市内莲花山区域就已发现20多只。“不建议市民购买貉用于放生,养殖貉缺乏野外生存能力,放生后很难长时间存活。”
貉是犬科貉属的哺乳动物,大连是其自然分布区之一。因为它的皮毛价值较高,历史上一度濒临灭绝,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其种群数量正在恢复。2021年,貉的野外种群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王大鹏表示,貉虽然性格温顺,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作为杂食性动物,有食肉习性,擅长捕食小型啮齿类等动物,且牙尖爪利,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和蜱虫等危险因素。“市民遇到貉时,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近距离接触。”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卓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