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气象部门统计显示:
7月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8℃
本轮大连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为33.7℃尚未达到气象学上的高温天气标准
从7月4日开始,我市断续出现闷热天气,大连市气象部门统计显示,7月以来(7月1日至13日),全市平均气温25.9℃,较常年同期(23.1℃)偏高2.8℃,较去年同期(23.5℃)偏高2.4℃,大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达到6~10天。
虽然大连这一轮闷热天气出现时间较同期明显偏早,但大连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为33.7℃,还达不到气象学上的高温天气标准。大连出现的这一轮湿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北抬紧密相关。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高压系统,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比如夏季它会显著北抬西伸。大连的主汛期降水与其位置密切相关,当副高588位势什米线西伸北抬或东撤南落经过大连地区时,配合高空槽、低空急流或切变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常常造成大连地区较强降水,如7月1日至4日的强降雨天气,当副高588位势什米线控制大连地区时,大连地区以晴热天气为主。今年副热带高压北抬时间较常年偏早近半个月(常年副高在7月中下旬北抬到华北到东北地区南部一带),强度偏强,导致今年闷热天气略微提早。
预计未来一周我市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14~15日、18~19日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0~32℃,其中18~19日北部地区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3~35℃。降水方面,15日夜间至17日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20日开始随着副高北抬,我市将出现新一轮降水过程。
名词解释
有明确定义标准——不是所有的热都叫“高温”
气温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计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计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体感温度
是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之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如湿度每增10%,体感温度升1~2℃。
副热带高压
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35纬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副高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在地面上扣了一个大蒸笼,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副热带高压范围多以等压面图上的特定等高线来表示,在500hPa等压面图上用588位势什米线的范围来确定。
高温日
日最高气温≥35℃,连续≥3天高温日称 “高温热浪”。
7月1日以来全市平均气温25.9℃,较常年同期(23.1℃)偏高2.8℃,较去年同期(23.5℃)偏高2.4℃,大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达到6~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