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傅家庄,万众应急救援队提醒
一下午救援27人桨板大军需警惕
今年夏季,大连持续高温催生“亲海热”,西岗区傅家庄海域海面“桨板大军”随处可见。7月13日午后,北风骤然增强,大连万众应急救援队主城区队在傅家庄海域实施了27起海上救援,被困者皆因体力不支、无法逆风返航被困海面。救援人员表示,海上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市民和外地游客在进行桨板等水上运动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和海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切勿贸然前往危险区域。
●对于桨板初学者来说,应选择安全的水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桨板活动。
●下水时一定要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
●需要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天气下水。
惊险 划桨板出海遇险幸遇巡逻队员
7月13日12时许,大连万众应急救援队主城区队队长赵东斌注意到当日风向是北风。凭借多年专业救援经验,他预判海上可能会出现险情,迅速安排4名队员驾驶2艘救援艇,在傅家庄海域展开布防巡护。
下午1点左右,巡逻途中,救援队偶遇并救助了2名无法返回岸边的划桨板游客,随后将2人及其桨板安全送回岸边。赵东斌表示,当时海面北风劲吹,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此体验桨板划行,却低估了风力影响导致遇险。
下午3点半,赵东斌观察到海面北风骤然增强,由此所带来的风险陡增。两艘救援艇持续在东西大连岛附近海域漂航巡逻,保持高度警戒。
忙碌 一下午救助27名遇险人员
当日下午5点左右,救援队收到有关部门多起协助救援信息称:多名划桨板出海的游客被困于东西大连岛周边海域,无法自行返回。救援队立即出艇赶赴目标海域,抵达后发现目标海域聚集了约20名受困者。队员们随即组织分批转运,截至当晚6点左右,这些受困者全部成功运送回岸。
就在队员分批运送受困者返回途中,救援队得到一条紧急求助信息:一名刚被救助的受困者反映,其朋友未携带手机失联,情况不明,推测同样遇险。情况危急,赵东斌迅速根据风向及求助者提供的大致方位展开搜寻。
当晚7点半,天色渐暗,搜寻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正当赵东斌焦急万分之际,他们在二砣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艘漂浮的桨板及遇险者。此时海况恶劣,若不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救援队员迅速将其救起并安全送回。
直至晚上8点半,当天密集的救援行动告一段落。赵东斌表示,当日救援队共计实施9次出船任务,成功救助27名遇险人员。
原因 受离岸风影响无法返回陆地
赵东斌介绍,这些被困者多为外地游客,包括成人和儿童。他们从傅家庄海域下水,计划划桨板前往东西大连岛游玩,但因不熟悉当地海域特点,在北风天气下被吹向深海区域。“这些游客大多缺乏海上运动经验,不了解北风天气下桨板容易被吹离海岸。”赵东斌表示,当游客试图逆风返回时,往往因体力不支和风浪增大而陷入险境。
7月14日下午1点多钟,救援队再次接到两起求助信息。队员迅速驾驶救援艇出动,在东西大连岛海域成功救起两名遇险者。赵东斌说,大连市气象台在7月13日曾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4日白天,大连地区沿海偏北风6级、阵风7到8级。在此类大风预警天气下冒险下水,极易引发海上遇险事故。随后救援队根据线索,队员驾驶救援艇继续巡查至二砣岛附近海域,顺利找到并救助第三名求助者。截至当日下午3点,三名获救人员均被安全转运至星海码头。
■提醒
海上游玩应做好周全准备
赵东斌提醒,潮汐、离岸风、洋流以及礁石等因素都会对海上活动的安全造成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水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桨板活动。另外,市民游客下水时一定要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包括脚绳、救生衣、涉水鞋等。“脚绳是为了防止一旦与桨板分离,能第一时间追上板,避免长时间泡在水里人体失温”。赵东斌说,最重要的是需要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天气下水。“桨板的抗风能力较弱,一旦遭遇离岸风,无论风力大小,都会显著增加返航靠岸的难度。”他表示,除了风向还有更危险的情况是遇到大连人俗称的“海流子”。“海流子”是水面下的暗流,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暗涌,在本市海域广泛分布。“海流子”不仅能困住游泳者和单人桨板,甚至连载有多人的小型船艇也能“拽住”。
赵东斌表示,每年夏季,海上桨板游玩人员遇险事件频发,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较高。针对这一情况,救援队虽已同有关单位就游客亲海安全问题进行沟通,但针对当前桨板等新兴水上活动的专项安全监管、强制培训及风险预警机制尚有欠缺。他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例如:加强对游客的安全警示与资质核查;在危险天气及海域设置明确的下水禁令,并配备必要的现场监管力量,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险情发生。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记者刘宣州禾